第20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8)

当时的新闻媒介对此根本毫无反应,而铜的价格也没什么波动。

后来,每吨铜的价格果然狂升,三菱公司因此大赚了一笔。有超前意识的领导者具备敏锐的头脑,能够望到千里以外,赢得事业的成功。

在此之外,要见微知著,对未来的预兆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勤于思考,不断探求。事物都有一定预兆,即在其或长或短的产生与变化过程中一般都要表现出一些征兆或迹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就是雨即将来临的预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云”,就是“摧”城的预兆。事物变化前的预兆,有的很明显,有的很隐蔽;有的持久,有的短暂;有的反复出现,有的仅此一次;有的同时出现,有的交替出现,都为人们预见未来提供了线索。领导者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觉察、捕捉,就可以推断未来。如果对任何预兆都麻木不仁,不要说将来,就是眼前也十分盲目被动。人类历史上重大发明和发现,无不是在反复思考、探索、试验、最终发现规律与真理的过程。人类只有敏感于身边发生的事情,经常思考、勇于实践,洞察其中,才会发现事物的规律。

在英国人哈雷之前,人们对彗星总是感到神秘莫测,认识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哈雷这个有心人,从1682年开始,广泛收集前人关于彗星的大量记载资料,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探索彗星的运行规律,终于发现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彗星原来就是同一颗。

同时,哈雷计算出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76年,并据此大胆预测下次彗星出现的时间是1758年或者1759年。开始的时候人们怎么都无法相信,觉得这个英国人一定是痴人说梦。

但是在哈雷死后不久,人们在1759年3月13日,又一次看到了这颗拖着尾巴的彗星。

在实践中,对于同样的事物,有的领导者视若无睹,无动于衷;而有的领导者则非常警觉,预料到某种重要问题,这就是敏感性。同样的信息,不同的领导者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价值。有的局限于一处,狭隘短视;有的却广开思路,延伸思维,迅速采取措施,这就是洞察力。如果什么问题都非要等到事后,事态已经昭然若揭时才知其性质、趋势,才采取行动,这样的领导者恐怕谁都可以当。孙子把敏感性和洞察力视为将领要有预见力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对各种预兆有高度的敏感,慧眼独具,表现出高超的预见能力。

要善于从现在与未来的各种联系中寻找认识未来的途径。未来虽然不等于现在,但是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现在,与现在存在一定的关系,要找出和认识这种联系,分析他们是属于连接性的、因果性的、还是相似性的;分清事物之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原因、结果,差别和相同,同时要做好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为领导者,要注重实际的重要性,听取多方的声音,报喜的话要听,报忧的也要听,有名的言论要听,无名小卒的意见也要注意。

当戴高乐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他就预见到法国在不久会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入侵。

那是1931年,戴高乐从营长升任为最高军事会议秘书。当时的法国还安静地沉浸在和平中,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和将来的战争缺乏研究,对德国法西斯势力估计不足,对自身急转直下的安全状况缺乏敏感、警觉。政府里新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少校很快就显示出比其他官员的预见才能。他准确地分析、估计: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他指出机器掌握着命运,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即将改变战争。在未来战争中,拥有先进内燃机装备的精锐装甲部队将是胜利者。

然而,这一精妙的见解却没有被法国当局重视。

六年之后,德国法西斯进攻法国,事实证明戴高乐的预见完全正确。法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预见不是毫无根基的幻想、遐思。它必须遵循实际,从现实出发,推断未来。领导者一定要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能想当然。未来是现实的延续和发展,只有认识现实事物所存在的多种发展趋势和状态,才能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把握各种可能出现的趋势和状态。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掌握了现实的规律,就可以依此推断未来。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党屡次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组织前进的力量,是集体发展的基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领导、群众、专家三项结合的预测队伍,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搞好科学决策,实现科学的领导与掌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