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7)

毛泽东曾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

美国著名管理者华伦?丹尼斯根据自己在1985年对90位杰出领导人的研究,把预见能力列为领导者的首要能力,称之为“注意力管理”,即提出一个被别人接受的远景目标,这是领导者组建组织从现在跨到未来的大桥。

为什么人们一再强调领导者、掌权者的预见能力呢?或者说预见能力对群体有什么重要作用或者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答案。

首先,它可以为群体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方向和目标是指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追求的目的与所要达到的结果指标,对实际活动起着一种根本性的规定和支配作用。而方向和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对将来的预见为依据的,也即根据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过程、结果等的判断而做出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领导者提出的方向和目标不正确,问题往往就出在对未来的认识存在误差。明明条件不成熟,发展趋势不客观,还要求群众一 条道走到黑,结果不是为群众竖立旗帜,而是带进了死胡同。

其次,在目标方向确定的基础上就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规划师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安排,是关于实现未来目标的行动方案。规划的制定比目标更细致、精确一些,主要是依据对未来人、财、物等各种因素的预见进行的,充分考虑未来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许多领导者无往不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善于根据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制定行动规划。

再次,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掌控全局,使得所辖制的群体未雨绸缪。忧患意识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必备思想。任何人在工作生活中,多少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风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就会感到突然,手足无措;而如果事先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就会有心理准备以及相应的承受力,勇于迎接挑战,及时调整行动,以退为进,渡过难关。

在市场竞争中就是这样,一个领导者能够带领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推出一个好产品,一两年、几年内赚点钱并不难,难的是十年、二十事年、更长时间还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领导者拥有预见能力与战略意识,抓住机遇,以发展的眼光构筑特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机制与竞争策略等,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长盛不衰。

而领导者如果缺乏高瞻远瞩,没有预见能力,凡事不懂得或不愿意先作一些估计、判断,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即使大难临头也浑然不知。

古往今来,也存在没有预见而获成功的领导者的事例,他们“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应付一时;但这种事例大都有其相当偶然、特殊的原因与条件,虽然可以一时得志,但往往不能持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预则废”才是必然。没有一定的预见,一般都难逃厄运。

领导者高瞻远瞩,预见未来,跨越时间的栅栏,提前采取措施或者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培养预见能力,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善于进行超前思维,超前思维面向未来,是超越客观实际发展进程的预测性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未来不是现实,怎么能看到呢?其实就是要求考虑事情的未来过程,并采取相应措施。预见未来当然不能忽视历史和现在,但更重要的是思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超前思维,就不会有高瞻远瞩,不存在科学预见。

1937年3月,非洲扎伊尔发生叛乱,这件事情对于远在亚洲的日本三菱公司,似乎没有什么相关。但是该公司的领导者却发现,赞比亚——世界级的铜矿基地,与扎伊尔相邻,说不定过段时间,铜产地将会受此影响,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该领导于是命令驻赞比亚的情报人员密切关注叛军的行踪。

不久,果然不出所料,叛军向铜矿移动,并要切断来往交通,以便控制世界市场铜产量和价格,从中渔利。三菱公司总部接到这个情报以后,立即趁机购买了一大批铜,待价而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