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6)

第 二 节 科学分析的预见力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运不常在。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没有在最恰当的时候去做,因此错失了良机。

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股市和楼市,造就了一大批的百万或者千万富翁,这些人成了股东,成了房地产商。而现今时过境迁,这些领域已经不再是那么容易淘金的地方。

很多人,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乐付出,就是运气差了些。很忙,但是忙不到点子上;很累,但是赚的钱勉强糊口。其实幸运的人与倒霉的人,穷人与富人,差别不是有没有机会,因为机会到来的时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抓住。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多想了一点点,多做了一点准备,多行动了一点。那么多的这些“点”是怎么来的?来自他们的预见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依据对事实规律的认识,借助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未来的大致情况做出的推断和估计。它不是一项特异功能,也非与生俱来,它是人在生活中的感知能力、总结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没有预见能力的人,不会为自己的明天做足够的准备,也不会意识到等待多年却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机会。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生活和工作后中不断磨炼,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

一个人肯定有他非常想做成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尤其年轻人,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那就只能等待。然而等待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在这个时间里积蓄自己的力量,观察、关注与此事相关的人和事,了解他们,分析他们,寻求事物之间的共同与差异,细心比较,关注需要,也许别人的需要,就会带来成功。

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了解自己在等待什么样的时机。此外,要有自信,一个人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话,是不会有胆识与智慧去做事的,这样对于所谓的理想、目标只是想想而已,与外界绝缘,这样的惰性化学品,加入任何催化剂恐怕都不起反应,还谈何把握机会,获得一番成就呢?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开始到结束总会充满无穷的变数,有时候身处顺境,有时候情势急转直下,然而遭遇逆境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把它变成培养自己能力的机会,便会逆中求胜。

好多事情我们自己没有做过,没有任何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从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好好研究他们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借鉴。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这堑未必是自己吃,但是智还是要长的,自己的经历肯定不多,但是智不一定就少。有智,自然能增加自己的预见能力。

上面谈到的是关于个人生活中预见能力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组织中的领导者,一个领袖人物,掌控全局的人,该有怎样的预见能力呢?

作为领导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出现转机,更多享受成就大事的快乐。许多领导者孜孜以求,等待一个足以改变自己命运走势的机会。

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如何捕捉事业发展的良机,就需要领导者在扎扎实实做好目前工作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事业的前景和趋势,也就是说,不仅要立足于现在,也要着眼于未来。

一个组织要发展就应该有一个关于方向和目标的整体思路,也就是发展的战略构想。这种战略性的构想应该对集体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有一个大体的界定。战略意识不仅仅是强调对战略的了解和认识,更是对战略要求细化的持续影响。领导一词,由“领”和“导”组成,本身就意味着方向性、目标性,把被领导者领向何方,导向何处。

任何群体都要朝着未来变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存在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有利或者不利的方向与结果。这就要求作为统帅的指挥员目光远大,对所属群体的发展方向、可能与趋势心中有数,并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把握,当好“领头雁”,使得各项活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高层的领导者,属下千军万马,手中亿万资财,他所指出的方向、提出的目标,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关系众多人的前途、命运。人们对他们的主要要求就是看在把握方向的问题上是否正确,而不是对那些琐碎的具体的事物做了什么,效果如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