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5)

想象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只有将想象力的开关打开,想象力才会像泉水一般汩汩流出。所以,作为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并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决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科学性,提高集体运作的效益。还有一点就是领导者学会知贤用贤之前,首先要自贤。好比镜子中的物体,自己首先要有光彩、亮点,照映出来的才会是夺目的事物。

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传说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样子的?”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样的?”苏东坡怀着竞争、好胜的心理,开玩笑地说:“我在打坐时,看到的大师是团牛粪。”而佛印却对苏东坡说:“我在打坐时,看到的你是如来本体。”苏东坡洋洋得意地回家告诉他妹妹。但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佛教认为,人在修行期间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你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就是如来本体。”

一个人内心的世界往往反映在外在事物上,对镜自梳,竟会各有不同。很难想象一个鄙薄粗鲁的人能够识别一个智人的深邃,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能读懂一个老人的风霜,一个无才无德的领导者会欣赏一个德才兼备的贤士。

知贤用贤先自贤。反过来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将的强弱是由兵的能力反映出来的。诚如台湾作家柏杨所言,“英明的领导人物,左右坐的多是智慧比他高,才能比他强的干部;平庸的领导人物,左右坐的多是智慧跟他平等,才能跟他相当的干部;猪猡型的领导人物,不论是凶猪、蠢猪,左右跪的多半是智慧比他低,才能比他差的干部”。

对于一个平庸的领导者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的下属都是一帮唯唯诺诺的人、庸人,这些下级往往阿谀奉承他们的上司;而一个精明的领导者需要在他周围有一批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独立思考的人。

领导应该鼓励每一个雇员积极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而且使他们知道他们的建议将会得到认真的研究。遇事与人商量大有好处,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值得听取的,要善于利用下属的智慧,不要领导一个人独断。

毋庸置疑地说,没有人喜欢像牵线木偶一样被人摆布。如果每一个雇员参与了管理,参与了做决定,那么他们会有比现在更大的热情注入到工作中去。知人用人的失误与荒唐,主要原因几乎无不在主事者的身上。

知人善任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当然不是易事,它涉及一系列的知识、经验、方法、技巧、能力等问题,但是自贤是最起码的基础与前提。缺乏这一基础与前提,不知或不愿知贤、用贤,就是面对众多英才也只会闲置浪费,视若草芥,肆意践踏。

在历史上,明君也可能有时用小人,但昏君却从来不用君子。这就要求一切欲知人善任、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首先应该具备谦虚、正直等美德,以事业为重,有容才之量,倘若气量狭小,嫉贤妒能,患得患失,老是担心下属人才超过自己,甚至打压迫害。尽管那样可以满足个人一时的虚荣心,但是整个集体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去开拓事业,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自己也往往身败名裂。

“毛遂自荐”是中国历史上较有名的一个故事。毛遂被埋没三年,平原君确实难逃知人不明之过。但当毛遂勇敢自荐后,赵胜终于知错就改,很快提高其地位,让他参与同楚王的谈判,仍不失贤者风度。倘若仍一意孤行,毛遂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恐怕无用武之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