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掌控力的要素——统筹全局的领导力(1)

第二部分 掌控力的要素——统筹全局的领导力

“天分”决定领导力的高低

从本质上看,领导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劳动分工,是人们生产与生活有序有效进行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必然要通过领导者承担一定的职责与义务表现出来。而领导力正是履行这种分工与职责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胜任的主要标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领导者,他们的工作性质虽然一样,而水平、能力、品行却千差万别,甚至相去甚远。为什么? 根本就在于领导力的差异。也就是说,领导者无论运用哪一种领导方法,遵行的是哪一种领导体制,体现的是哪一种领导风格,其领导形式有无艺术性,只要他有领导能力,结果都必然得心应手,绩效斐然, 尤其是关键时刻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相反,如果领导能力有所欠缺,工作起来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收效甚微,乃至显得笨拙、造作或吃力,收到的多是负效果。而所谓领导力,就是指胜任领导工作的胆识谋略、方法手段、措施技巧等主观条件。它包括领导者辨才用人、战略思维、运筹谋划、果敢决断、随机应变、开拓创新、组织指挥、协调沟通、凝聚激励等本领, 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一种统筹兼顾的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勃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

周勃说:“不知道。”

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

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来,满脸羞愧。汉文帝转而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要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事的官员。”

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

陈平说:“皇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粟内史(中央管钱粮的官)。”

文帝紧接着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主管部门的官员负责,那你管什么呢?”

这是一个单刀直入而又十分难以回答的问题,所有大臣都为陈平暗暗捏了一把汗,陈平却镇定自若地回答:“我承蒙皇上看重,让我担任宰相。宰相的职责就是辅助皇上,出谋划策,让天下风调雨顺,万物欣欣向荣。对外,使四方诸侯、外族都归顺朝廷,还要使各级官吏都胜任他们的职务。”

陈平一席话,说得文帝连连点头赞许。

领导干领导的事,是保证领导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领导干领导的事”,领导干部就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作为领导的责任上,而不让精力做不必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干部主要精力要放在组织工作、指导工作、协调工作和教育激励工作上,抓该抓的,管该管的。

(1)组织工作要做到,把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从事适当的工作,做到用其所长、人尽其力;把经费和物资按计划需要合理地分配, 做到财尽其利、物尽其用;把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送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使工作横向联系加强,工作效率提高。

(2)指导工作要做到,领导干部指导下属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和实施,不断地提高下属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勇于开拓,大胆实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