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袖花靴诗中仙(6)

在自由的大旗帜下,表面看来诗歌原有的规矩被打破,事实上却是新的更细化的规矩产生了,魏晋时代的文人们,在相互交流诗歌的时候,其中一个比拼的内容,就是诗歌形式的创新,这一点以竹林七贤为最,他们之间交流诗歌,在格律、韵律、字句的长短上,都经常玩出许多新鲜的花样,外加这些人大多好酒,酒醉了以后灵感勃发,创意如泉涌,新鲜的诗歌也就层出不穷。在这些当事人看来,这些只是一些普通的探索,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成果会深深地影响到后人,甚至成为后人们的模仿对象。

魏晋诗歌在奠定中国诗歌基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完成了诗歌的分类,中国诗歌的不同体式,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确定,至于精美的宋词,也在这时期出现了雏形。在当时,虽然诗和词并没完全分家,但由于魏晋知识分子醉心于音律,有曲无词怎能叫音律,所以当时诸如嵇康、阮籍等人,不但是音律大师,更是填词大师,这种全新的创作,也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飞升。比如阮咸就曾笑话他叔叔,说阮籍填出来的词毫无规律,属于乱填一气,阮籍却反驳说,音律就是规律,不管符合不符合诗歌的规律,能唱顺,就是好词。中国传统的古词,从这个时期开始,也和诗歌越发密切地结合了,对于词的发展来说,这一步的意义同样深远,不但意味着词的品味的提升,更意味着作词规矩的形成。这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作诗还是写词,都因此有了最基础的框架。

如果以群体划分,在整个魏晋古体诗的发展过程中,魏晋诗人可以概括为三代人,一是以汉末魏初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为核心,辅以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二是后世家喻户晓的“竹林七贤”,其中以阮籍、嵇康为首,所作诗歌大多是宣泄世道不平、人民哀苦的内容,其诗歌内容上有别于“建安文学”,不再以大山名川寄托情怀,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诗歌开始蕴含一定的哲学意味,他们的诗风到了这时相对比较沉重忧郁、艰深内敛;三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代隐士,也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因不满时政,规避于田野之中,平日里不问世事,闲暇时锄草种菊,他是真正做到让自己的身心与自然合一的隐士,所以陶渊明的诗歌中的意向大多是自然景物,歌颂的也是田园生活的安逸平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歌在东晋时期盛行颇久,田园诗是将情、景、理三者融合于一的,这体现了东晋时期诗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无限向往和对安逸平和生活的一种追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