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升降浮沉有何作用

 

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几种药效倾向,是与病证所表现的倾向相对而言的。

病证的证候,常表现有向上的(如呕吐、咳喘等)、向下的(如泻痢、内脏下垂等)、向外的(如阳气浮越而汗出、发烧等)、向内的(如疹毒内攻、表邪内传等)几种不同势趋向。这就需要选择同病势相反的具有升降浮沉作用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升,具有上升、升提的含义,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一般来说,凡显出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能治疗病邪陷下及病位在上、在表的药物,其药性多是升浮的。故升与浮大同小异,药效类似。

降,具有下降、降逆的含义,能治病势上犯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一般来说,凡显出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镇静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止呕、止汗及止咳平喘等功效,能治疗病势逆上及病位在下、在里的药物,其药性多是沉降的。故沉与降大同小异,药效类似。

浮,具有轻浮、上行、发散的含义,能治病位在上、在表的药物,都有升浮的作用。如升麻、柴胡、黄芪能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的病证;麻黄、桂枝、苏叶能治风寒感冒等。

沉,具有重沉、下行、泄利的含义,能治病位在下、在里的药物,都有沉降的作用。如法夏、杏仁能止吐、止咳平喘;枳实、大黄、芒硝能攻下软坚;石决明、牡蛎能镇肝潜阳,故这些药多具有沉降的功效。

如以阴阳分类,则升、浮属阳,主向上向外,如解表、催吐、升阳、散寒等;降、沉属阴,主向下向内,如降逆、潜阳、止呕、平喘、清热、泻下、利尿、安神等。

也有人认为药物的升降作用主要是针对病势,而浮沉作用则是针对病位而言的。一般来说,用药的选择多是与病位相同而与病势相反的,即病位在上在表的,宜升浮而不宜沉降(如表证治当解表);在下在里的,宜沉降而不宜升浮(如里实便秘治当泻下);病势上逆的,宜降不宜升(如呕吐治当止呕、气喘治当平喘,肝阳上亢治当平肝潜阳等);病势下陷的,宜升不宜降(如久泻或内脏下垂,治宜升阳举陷)等。当病位与病势发生矛盾时,如病位在下而又病势趋下的脱肛或子宫下垂,病位在上而又病势逆上的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眼花等,则多应参照病势治疗。

由于中药的升降浮沉与其气味的厚薄和质地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故通常是气厚、味薄、质轻的(如植物的花、叶)及性温热、味辛甘的中药多主升浮;而气薄、味厚、质重的(如植物的种子、果实;矿石和动物的贝壳、骨、角)及性寒凉、味酸苦咸的中药,则多主沉降。此外,中药的升降浮沉,也受炮制配伍的影响,如药物经酒炒可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少量升浮药中加入多数沉降药,则药效主为沉降;而沉降药配入大量的升浮药中也能随之升浮。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药性的升降浮沉可发生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