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琉璃塔的大炮(3)

舰,但按照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支地面部队的标准来衡量,它的火力十分强大。这艘军舰牢牢封锁了这条大江以及通往北京的大运河,从而一举切断了这个帝国最重要的联络渠道。

“皋华丽”号不论当时还是之后,中国人错误地理解了这场武装冲突的教训。为了寻求英国战胜的原因,间谍从某些靠不住的渠道收集情报。琦善的一位幕僚提供了最初的一份报告,他听一个英国妇女说,英国舰船是用橡木或柚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建造,舰上的大炮则是铜铸,重达8000磅,能够发射32磅的炮弹。他接着报告说,英国人的统帅显然是一位妇女,有20个家庭与她有血缘关系,女人们全都自己找丈夫,这些夷人根本不讲礼仪和纪律。道光皇帝对此印象深刻,赞许地批注说:“备极明晰详尽。”28

自那以后,中国人几乎一直认定西方人的118胜利完全是倚仗坚船利炮,一旦中国掌握了这些专门技术,就能克服暂时的失利。这种看法只是部分正确,而对事实的曲解,导致清朝政府日后不断徒劳地努力和相互指责。

英国的海上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必须指出的是,自1637年查理一世建造“海上君主”号以来,英国的战舰和舰炮技术没有多大进步,只是增添了一些主要用作拖轮、运输船和陆军支援船只的小型蒸汽船。但是,英国形成了独特的大西洋造船传统,这种传统与中国海面上形成的造船惯例截然不同。中国造船技术的演进,受制于诸多地区性因素,最大的限制是缺乏制作龙骨的木材。因此,中国建造的是平底大帆船,虽然有复杂和非常完善的设计思路,却缺乏支撑重型大炮(此时,这些大炮还不是铜制,而是铸铁的)的坚固制材。但是,中国的海岸炮台足以对没有装甲的木船实施毁灭性打击,在日后的一次战斗中,这些炮台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1859年,大沽炮台彻底击溃了一支蒸汽炮船组成的舰队)。中国的铸炮工厂很完善,能够铸造大口径的精良武器,像1845年运回英国伍尔维奇的重达9吨、口径27英寸的铜制臼炮。中国的要塞炮属于无膛线的前膛炮,操作规程与西方的大炮没什么两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