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声讨的残忍(2)

在不得不接受抗日小分队全军覆没的大前提下,我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第二层心理期待就是渴望胜利。希望这些人的牺性能换来胜利的结果。但我所读到的,竟然是我方的节节败退和最终的被消灭。而当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时,我的第三层期待是这些游击队战士能死得不那么痛苦,可最终,小玉被日本人吃掉,卞霞疯狂地自杀……作为一个读者的我,此时此刻只希望金英子的复仇能够成功,在作品中,我终于和金英子一起达成了复仇的愿望  中井弘一胸部、头部中枪,必死无疑。然而,中井弘一又"复活"了,第四层期待也落空了。也许最后已经谈不上期待了,我怀着侥幸心理,希望金英子、松下浩二在熬过战争的苦痛之后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但在结尾处,金英子告诉读者,她"人在阳间,心却在阴间了。"而松下浩二的生活也根本谈不上幸福。

如果说,以上5点心理期待的落空只是作为小说情节带给读者的失望,那么小说结尾处"留给自己的秘密录音文档",则对读者心中最深处隐含的期待给予重重一击:金英子一直认为自己在疯狂状态下吃过日本侵略者吃剩下的她的亲人的肉  对金英子完整人性的期待也被无情地击碎了。

读者的心理期待逐层让步,而文本最终使之彻底落空。这是小说或是作者的残忍之处。这种残忍逼迫我们对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音乐会"进行再次读解,让我们认识到"音乐会"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幻听。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金英子幻听的出现,而是这种幻听症的两次不治而愈。第一次是金英子和母亲、弟弟一起在乌兰镇安家,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之后,她的幻听不治而愈。第二次是在全书第717页,金英子和汪大海的"蜜月期",在此期间,她的幻听又一次不治而愈。两次不冶而愈都是因为她在亲人身边,有了归宿感。女性对归宿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渴求外化为对家的需要。所以汉字"嫁"也可以理解为"女人有了家"。但战争恰恰就是对家的毁灭。因此战争不断摧毁的是女性寻求归宿感这一单纯的欲望。作为女性的金英子,童年时期她的归宿感集中在父母、弟弟的身上;亲人遭到不测之后,她的归宿感转移到了游击队特别是秋雨豪身上;而后是她的丈夫汪大海,再然后是腹中的婴儿……当这一切都被战火无情地剥夺之后,金英子疯了("都死了……我的儿子生下来也死了……从那天起我就疯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已经随着她的疯狂而死,活下采的金英子,贝是为了实现秋雨豪当年的愿望  保护英子不死的愿望和那面十六军军旗而活。为什么这样讲呢,文本中可以找到明显的证据:在秋雨豪  英子的游击队父亲牺性时,英子听到了"阴沉凄冷杂乱疯狂的音乐片断"。这是最无助的声音,也是对她丧失了归宿感的生动描写。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英子耳畔邢场不算音乐会的音乐会  绝望。

战争不仅仅毁灭了女性最单纯的欲望,同样也毁灭了人性。我们可以看出,"音乐会"的登场离不开战争,从科学的角度讲,英子的幻听其实是一种战场迷狂状态。从小说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4种战场迷狂状态,一是英子的"音乐会";二是假死状态;三星文本第516页,在分析浩二的英勇冲击时强调的"战场迷狂状态下做出的本能的反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