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华谊“元年”(3)

这份长效合约的理论到期时间是2018年,也就是冯小刚整六十岁的时候。所以说,最近传出的关于“英皇以一亿元拉拢冯小刚”的江湖传闻,香港同胞得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一个基本没有可操作性的流言。

“华谊兄弟上市”是王忠军早在2004年就确定下的目标,也是他对冯小刚和公司诸多员工作出的郑重承诺。合约的第一阶段在今年已经到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冯二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一五计划”(甚至可以说是超额完成)。

这是2004年给王忠军带来的第三个惊喜。

五、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鼓舞和策动下,更雄厚的资本势力在2004年展开了对华谊兄弟的密切关注和热情追捧。精明的艺术家商人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扩展实力的大好机会呢,他迅速作出反应,先以溢价购回2000年公司成立时太合集团占有的近一半股份,随即接受港资TOM的入股。后者参股的资本并不比前者退出时拿走的补偿高出多少,但却让王氏兄弟提高了在公司里的股权比例。

后来在创业板上市的华谊兄弟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A)的前身--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就是2004年11月在浙江省东阳市注册成立的。

这一年年末,华谊兄弟的羽翼骤然丰满起来。这是2004年给王忠军带来的第四个惊喜。

六、《天下无贼》票房破亿,无论对冯小刚还是王忠军,这都是一个惊喜。为防止喜气太过旺盛,我暂且把已经“五喜临门”的王忠军晾在一边凉快一会儿,单说冯导吧:

1997年,冯小刚的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上映后就已然取得超过三千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将当年国产片票房“黑马”和“冠军”的头衔双双揽下。从1998年到2003年的六年中,他执导了五部电影,这些影片的票房少则两千万元,多则五千余万元。

2004年的《天下无贼》,票房突破一亿元人民币。

从三千万到五千万,这是“步步为营”式的增长;从五千万直接破一个亿,已经是跨越式的增长了。经过六年的努力,冯小刚在2004年年末完成了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票房破亿”对于如今的电影发行商和主创人员来讲,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物了。一些大片导演按捺不住再创新高的雄心,早就嚷嚷着要冲击三亿、五亿乃至十亿元的单片票房纪录了。但在2004年前,一部国产片的票房若能达到九位数,那就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万元户”啊,绝对是个“自家光荣,别人羡慕”的大喜事儿。

《天下无贼》的票房达到1。2亿元人民币,不仅比上年的《手机》翻了一倍还有余,而且直接把冯小刚带进了“亿元俱乐部”,让他成为继张艺谋之后内地第二个“亿元票房导演”。除此之外,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地方:由新画面公司主持投资、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其制作成本超过亿元,票房达到2。5亿元,因而是一部“高投入+高回报”的商业大片;而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则是一部中等投资的商业电影,其制作成本大致在三千万到四千万元人民币左右。从票房绝对数字上看,《天下无贼》尚且达不到《英雄》的一半,但从票房与成本的回报比率来看,《天下无贼》无疑更让人感到欣喜。更何况,《天下无贼》里那些可以用“品种繁多”去形容的植入广告给华谊兄弟带来的商业收益,早就让大王总“没事偷着乐”了吧。

即使跳出华谊兄弟这个小圈子,站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大环境下,2004年也是一个“小元年”。

这一年,国产电影的合计票房首次超过了进口大片;

这一年,出现了三部亿元大片,且全部都是国产片或合拍片;

这一年,还是中国电影的九十九岁寿诞……

就在2003年年末,冯小刚还得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职务: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并随后在2005年1月的导演协会年度奖暨两岸三地电影导演研讨会活动中担任起“主人翁”和“负责干部”的双料职责。这个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头衔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野路子”出身的冯小刚不仅得到了以“学院派”为主要成员的电影导演协会的认可,还被这个在中国电影界里具有最重要发言权和影响力的群体推举为“领导干部”,这是一份何其厚重的殊荣!

因而在2004年年末和次年年初,我在包括电影导演协会奖颁奖典礼在内的多个场合,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冯小刚身上那种闲不住的热情和洋溢的咋呼劲。

他实在太振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