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妻子,三种不同的人生,三份真诚的爱

王淑兰、钱希均、朱旦华三位革命女性,三种不同的人生经历,三份真诚的爱情与毛泽民的光辉人生交织在一起,奏出了悲壮的婚姻变奏曲。

与钱希均、朱旦华两位高级女干部不同的是,王淑兰始终是一名普通党员,质朴的农村妇女,然而,她却无怨无悔地坚守着韶山冲南岸村上屋场这个家。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后,王淑兰来到北京看毛主席。带什么礼物送给大哥呢?王淑兰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把家乡解放时人民政府奖励给她的那只白色搪瓷杯带给毛泽东。过去在家乡,吃饭用的是又黑又重的粗碗,喝水用的是葫芦瓢,如今人民解放了,就连喝水都用上这么细巧的家什……王淑兰越想越高兴,便从随身带的包袱里拿出搪瓷杯,用衣襟檫了又擦,生怕沾上一点灰尘。毛泽东最了解他的弟媳,当他接过这只再普通不过的搪瓷杯时,很高兴地收下了。不久,组织上安排王淑兰在中联部幼儿园工作。

王淑兰一贯热心肠。每当韶山乡亲来北京要见毛主席,她都尽力帮忙,为他们牵线。一个小脚老太太,行走不便,又没有电话,但王淑兰自有她的“门道”—她通常是请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给带话,满足了不少乡亲们的心愿。

两年过去了,王淑兰已年近六旬,组织上考虑安排她休息,颐养天年,她坚决不干。了解到王淑兰的心事,毛泽东交给她一项重要任务。他说:“听说当地政府已经修复好我们韶山的老屋,准备对外开放。每天都有许多客人去,也不晓得有没有人招待。我想请你回去,帮我待待客,你看如何?”

王淑兰满心欢喜地同意了。她肩负着毛泽东的重托回到韶山,与毛月秋老人一起当起了毛泽东故居的首任讲解员,代表毛主席迎接成千上万前来参观的海内外宾客。那些年,王淑兰还常被地方党、团组织邀请,到湘潭、华容、元江等地给青少年作报告,宣传毛泽东和他的革命家庭。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招待所住下,就向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打听王淑兰的消息:“我们家的四嫂呢?她在不在家?”

毛继生回答说:“她住在长沙养子毛华初那里。今天上午,我们已经派人接去了。”

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还风趣地说:“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接待客人了!”

自1952年回到韶山,王淑兰就再也没有去过北京。她不忍心打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但她经常托人捎去对毛泽东的问候。这一天,大哥毛泽东终于回到家乡,许多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握住大哥温暖的大手,王淑兰眼里噙满了泪花。

1964年夏天,重病在身的王淑兰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生性喜欢热闹的她,在临终前,嘱咐家人和乡亲们,等她死后要埋在上屋场故居北面的山坡上,她要看着高耸的韶峰和稻菽滚滚的田野,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看着川流不息的海内外游客来故居参观做客,让毛泽东革命家庭的故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毛泽民的第二任妻子钱希均与毛泽民分手后,于1940年2月随新兵营一起回到延安,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她与印刷工人出身的、香港印刷业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周小鼎相识相爱,重新建立了家庭。周小鼎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1946年初,钱希均和周小鼎一起去上海,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钱希均在轻工业部工作,曾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曾撰写了多篇怀念毛泽民烈士的文章,对于深入研究党早期的经济和金融工作、出版发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毛远志夫妇非常敬重这位与父亲一起度过14年艰苦岁月的红军老妈妈,逢年过节都去看望她。当年新疆有关部门并不了解毛泽民的全部家事,不知道毛泽民还有一个叫远志的亲生女儿。1983年夏秋,正是由于钱希均的积极争取,毛远志夫妇才有机会赴乌鲁木齐参加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牺牲40周年的重要活动,从中搜集了大量前所未闻的有关毛泽民的革命史料,并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踪之旅。

钱希均于1989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毛泽民牺牲后,因为没有找到他的遗骨,他和陈潭秋的牺牲一直没有被党中央所确认。朱旦华曾经抱着一线希望,沉浸在漫长的等待之中。

1949年春天,大批干部南下。正在待命的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方志纯,特意来全国妇联看望朱旦华。这一举动引起妇联大姐们的关注。

方志纯的夫人娄曼文(方朗)同是朱旦华在新疆监狱的难友。1946年,她们一起回到延安。不久,娄曼文被食道癌夺去了生命。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大姐一再开导朱旦华:“不要再等了,泽民同志已经等不回来了!”组织部部长帅孟奇更是坦诚地劝朱旦华与方志纯成家。新疆监狱的难友、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更是从中积极撮合。朱旦华在大姐们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后,决定开始新的生活。不久,全国妇联的大姐们为朱旦华和方志纯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朱旦华一直在江西工作,曾任省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作为毛泽东思想熏陶走过来的老一辈革命者,她对韶山有着挥之不去的眷恋之情。方志纯也多次在回忆录和纪念文章中,表达对毛泽民烈士的钦佩和怀念之情。  

1992年,朱旦华主动捐出1000元人民币,支援韶山革命烈士陵园和毛泽东诗词碑林建设。1993年12月26日,朱旦华在儿子远新、儿媳全秀凤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韶山,参加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1995年12月,当韶山毛泽东纪念园隆重开园时,82岁的朱旦华再次来到韶山,以表对毛泽东、对毛泽民的一片深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