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贞雄(9)

如果说在此之前已经唤起了普通人对毒气武器的关心,那么军部在自然地把它纳入到实际使用的视野当中,对它很好地进行研究并积蓄了大量的知识,做这样的想象应该是可以的吧。日本部队与毒气的问题,最近几年出版了许多文献,在这里重新做一归纳也许是多余的,但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参考专家们的研究,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把握应该是不错的。

作为概要,最快捷的方法是阅读有关这个问题的先驱性论文--粟屋宪太郎、吉见义明的《毒气战的真相》(《世界》,1985年9月号),根据这篇文章,我们知道"日本化学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久村种树陆军中佐对欧美的毒气调查。在创建于1919年的陆军科学研究所第二科,后来又在该研究所的第三部以及该研究所的第二部都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实验,还对化学武器进行了规范。1941年,有关机构扩大为第六陆军技术研究所,并进行了改组"。就这样,陆军开发的毒气的种类列在了前面的图表中。

为了大量制造开发出的毒气,1928年在广岛县忠海町濑户内海的一个大久野岛"毒气岛"。--原注上极其秘密地设置了陆军兵工厂忠海制造所,从第二年开始,制造出各种毒气。在这座大久野岛上从事毒气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毒气防护也不完善。日中战争开始后的最激烈时期,受到毒气伤害的死伤人数众多。此外,战后直至现在,在大久野岛的原工作人员和被动员参与劳动的人们当中,因癌症而死亡、因慢性支气管炎而痛苦的人没有得到充分的救济,还有留有悲惨后遗症的人。

在大久野岛制造的毒气运送到位于福冈县企救郡的陆军兵工厂曾根制造所,被充填到炮弹当中。

关于大久野岛的实际情况,在武田英子著的《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岛屿--大久野岛毒气工厂》(德迈斯出版,1987)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外,中国的研究者步平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毒气武器》(明石书店,1995)中也包含他走访大久野岛和曾根的记录。关于这个事件,现在无法给予较多的篇幅。步平也走访了前面所说的陆军习志野学校遗址。"在满洲,1939年8月,关东化学部队被设置在齐齐哈尔郊外,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毒气武器的实验和训练,并与七三一部队联合进行了毒气的活体实验。"另一方面,海军也在相模海军工厂制造了毒气。

就这样,日本部队把生产出来的毒气武器运用到中国内地。其实早些时候,1930年10月至12月,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为了镇压土著高山人反抗殖民地统治的叛乱--"雾社事件",使用了毒气,通过实地调查对这个事例进行追究的是尾崎祈美子著的《噩梦的遗产--毒气战的结果:广岛、台湾、中国》(学阳书房,1997)。作者在这里追究了使用了致命性芥子气的可能性,不过没有得到证明。《台湾雾社事件军事有关资料(十五年战争绝密资料集第二十五集)》(不二出版,1992)的编辑和解说者春山明哲慎重地推断是"用于山炮的催泪弹",他说,"如果军部的'催泪性'记述是正确的话,那么从当时的忠海制造所生产的实际成绩来看,'毒气'成分应该是氯化苯乙酮吧"。

日本政府来把来自国际联盟的责难以"国内问题"为由断然拒绝,的确让人感到不得不作如此处理的原因在于,在《资料集》中所收录的资料1"日内瓦普通裁军会议上使用催泪瓦斯问题文件"中,"在各条约中被禁止的'窒息性、毒性、其他瓦斯及与此相类似的一切液体、材料、考察'之中究竟有没有催泪瓦斯,就此问题,英国对各国的见解做了质询,对此,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省略)都表示了催泪瓦斯是受到禁止的见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