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本人勤奋吗 第四节

这应该如何解释呢?肯定也有人认为原本就存在于日本人心中,类似于“勤奋遗传因子”这种东西,战后才显现出来。也就是说,有人认为明治以前的日本人,拥有的是一种“临时性的工作态度”。

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欠妥。在日本悠久的历史中,战后的几十年只占很小的比例。日本人长久以来继承下来的秉性,会在那个时期骤变吗?

对此,报告中还提到了这种观点:与其说勤奋是日本人的秉性,不如说是面对战败的焦土,为了生存下去,日本人不得不“勤奋”工作。进而言之,“日本人的勤奋”最终为日本人带来了好处,因此,日本人才会拼命工作。

在战后经济增长期,日本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认真工作,他们很伟大——对于如此认为,且从中找出了强大逻辑关系的人们来说,前述观点也许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可以说,一直束缚着日本人事业观的,不正是这种思想吗?

深受“日本人本质”的束缚

战后的日本人之所以勤奋工作、忠于组织,是因为这对他们“有益”。这种想法,在心理学上是非常合理的。社会心理学家山岸俊男先生在其著作《日本的“安心感”为何消失了》(集英社国际)中曾这样说过:

日本的上班族之所以会对公司表示忠心,只因为在日本社会,他们采取这种行为是最合适的,别无其他原因。简言之,就是对公司表示忠心总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们才会这么做。正因如此,日本人才会变成公司的忠实员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实行终身雇佣制度,事实上,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上班族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通过跳槽来实现自己事业的提升,因此,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在现在的公司提高自己的口碑。

总是在公司加班而不回家的做法,能够打动公司,而且,如果假日还能上班工作的话,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很高。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上班族选择了做一个公司的忠实员工——这种解释,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解释吧。

说法虽然有些唐突,但我认为非常合理。如果是有在公司工作经历的人,也许会觉得被刺到了痛处。也许有人会反驳:“不,不是这样的,我是真的很爱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公司。”

但是,人要想解释多个行为,这个行为就必须具有合理性。人“为了获利”而采取某种行为并不可耻。确实,也有人是因为热爱工作,而长时间工作,即使他知道这样会有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利而采取某种行为的。

从本质上来说,这与人都想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相同的东西,从而“获利”的想法是异曲同工的。

山岸先生说,“日本人式”是“人们在日本社会中生存的智慧”。那么,如今的环境已与经济增长期不同,因此,智慧发生变化也应是意料之中的。

一直被那种虚幻的“日本人式”所束缚,认为“自己必须勤奋”,只会让你紧张,没有任何益处。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与“勤奋的日本人”相去甚远的猫型员工,也不必焦虑。

我反而认为那些高中生的想法非常正常。现在的高中生出生于泡沫经济崩溃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于他们来说,“勤奋的日本人”就像一座海市蜃楼。

他们注重现在,积极性不高,如果成就一番事业就意味着变得忙碌的话,他们宁可没有那么大的成就。他们并不是变异了的日本人。只是因为他们对现在的社会环境有了切身感受,正在用一种中庸的思想平静地看待未来。他们已经远离了束缚前辈们的那些咒语。

他们回归成了正常的日本人,不,应该说是正常人,难道不是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