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是猫型员工 第四节

“心灵泡沫”的后遗症

进入21世纪后,猫型员工开始增多。其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以年轻人为中心,自然而然地觉得“未来的发展不会有太大起伏”的人增多了。

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也常常会问这个问题:

“经济发展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经济倒退,失业人员比比皆是并非好事。而且,任何人都希望摆脱饥饿和贫困。

令人恐慌的负增长,确实会让人陷入不安。但是,真的是经济增长越快,我们就越幸福吗?

经济一旦复苏,反倒是一些很奇怪的人势力会强大起来。只有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能致富,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吗?年轻人有这种想法,也并不奇怪。

即使经济发展停滞,人们不也能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吗?

始于2008年的经济不景气,也有平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作用。年轻人对经济发展的怀疑,触及了未来的本质。结果以出现猫型员工的方式体现出来。

有些人尚未从经济增长期的观念中醒悟,猫型员工对他们表示质疑。

只要经济情况稍好,员工的工作量就会增加。看着连续几天工作到很晚,已经工作成瘾的前辈们,猫型员工有些觉醒了。“这真的就是幸福吗?”

看到一些经济学家因为经济趋势的好坏、股价的涨跌等事情忽喜忽忧,猫型员工会想:“何必那么慌张啊。”

看到一本名为《实现梦想的七个教诲》的商务书籍的悬挂广告,猫型员工会苦笑道:“竟然还有人研究这种事情?”

我们只要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社会气氛,就明白这些猫型员工出现的背景了。

首先,到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一直是以经济增长期的价值观采取行动的。那是一个既有猛将型员工,又有猫型员工存在的时代。之后,经济泡沫破灭,职场人遭到了无情的筛选。这之后,经济形势也一直非常严峻,但是以年轻人为中心,于是另一股浪潮出现了。

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单纯想法,以及有些危险的“煽动性”社会气氛。

其背景之一是创业的增加。当时,美国兴起以IT为代表的新经济,这股热浪同时滚向了日本。由于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不久,年轻的成功人士们便轰动了媒体。

与此同时,“哄抬名人传记”的风潮出现。有关跳槽的信息到处都是。批判在大企业度过一生的想法,视其为愚蠢的言论,通过媒体四处传播。读了成功人士的自传,追逐梦想的人进一步增多了。

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灵泡沫”的现象开始蔓延。其顶峰时期应该是在2005年前后。当时,活力门公司①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活力门公司的经营人,似乎成了考验员工思想的试金石。

但是,这种心理上的泡沫不久也破灭了。也许是受到活力门事件的影响吧,但并非仅限于此。我认为人们心理上的泡沫之所以会破灭,是因为人们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一简单道理。

接着,2008年秋天,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为开端的经济衰退,更清晰了“天上掉馅饼”的危险性。

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泡沫,以及十年之后席卷而来的心理泡沫。

这两个泡沫为我们留下了一片什么样的风景呢?那就是未来要平稳发展的观念。

公司会回到20世纪吗

面对平稳发展的未来,员工的未来观又一次站在了岔路口上。其中一个路口便是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就是说,员工的价值观回归到昭和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的裁员风波中,摇摇欲坠的不仅仅是终身雇佣、论资排辈等基本人事体系。人们还被迫重新审视经济增长时期形成的依赖公司的人生观。住在公司职工宿舍,参加运动会,在疗养院度过暑假,这种“对员工人生全权负责”的体系开始瓦解。

另一方面,许多日本人认为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与自己格格不入。而且,人们的这种想法似乎越来越强烈。我开始产生这样怀疑:“让员工失去与公司共存的感觉,只会使员工更加‘刻板’,难道不是吗?”

“公司就是家,我与工作的新关系”,这是周刊杂志《AERA》一个特集的标题(2008年5月26日号)。此特集描写了几个公司为此所作的努力,如“以新家人主义经营方式经营公司,不辞退员工”。

此特集还陆续介绍了许多复兴家人式经营方式的事例,如单身宿舍、员工食堂、运动会、观战运动赛事、生日会……

从2006年前后开始,公司这种提高福利待遇的趋势,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充实培训制度的企业也增多了。其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有富余收益的企业,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员工的待遇问题了。由于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生于团块时代的人陆续退休,在工作战线上,员工开始处于优势地位,优秀员工跳槽,会受到多方的争抢。

即使如此,能够一下子将员工薪酬提高的企业也很少。如此一来,公司便只能通过提高员工的精神满足感来回报员工。“将来,自己会得到发展”、“能培养自己的人脉”。相比薪酬,公司更希望员工重新认识到公司的这种风气。

那么,公司真的会回到昭和时代吗?我认为不会。这既因为公司,也因为员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