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我曾经参与过多家企业的财务审核,发现其中在品牌效应计划中均投入了过高成本,这项计划应该是在企业市场营销顾问的力推下“诞生”的,但结果却并没有看到其给企业带来预想中的效益;尤其是尚未打开国际市场的生产型企业;他们轰轰烈烈地投入到了一场“造价昂贵”的品牌大战中,并让自己像“快艇”一样“及时”出现在这场时髦的战斗中,争先恐后地向世界销售自己,就好像利润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一样。
然而,蜂拥而至的大批“军团”并没有博得当地消费者的好感,消费者反而会感觉外来品牌与当地品牌相比更缺乏安全感和诚信度。没错!这些新的“入住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品牌大战,他们的确“准时”到了,但却并不是“及时”到了。由此可见,有时市场信息并不会真实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需要。
我曾与一些竭尽全力打入当地市场的生产型企业经营者有过工作上的接触,我们还共同研究了与当地小型生产企业相比,大型“外来人口”到底怎样才能占尽销售策略上的优势。
外来品牌会反复采取同一种销售策略,即:为了拿到更大的订单,必须保证产品“出类拔萃”。由于要受到当地各种法规和文件条款的限制,外来品牌在当地的各项销售工作全部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这也正是国际上的完美企业标准。
这种“反复”策略促使外来品牌不得不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消费者服务质量和企业销售技巧,从而使市场营销信息、消费者满意度、产品优势保持及品牌引入“自动”成为其企业战略计划的重中之重。许多外来品牌正是借此逐渐具备了与当地品牌竞争的能力,并取得成功,从而因其注重产品服务和质量使其在当地站住脚跟,甚至走得更远。
在此类外来品牌企业中,服务行业的“战斗”一直是“所向披靡”,如花卉商店和家装连锁业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庭园设计师和家装师,等等。我一直主张企业能够在锁定服务对象时“睁大眼睛”,力争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专业、到位、“旗帜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