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第九章溃败(3)

1947年初,虽然林彪部队几度跨越松花江,取得小胜,东北军事主动权大体还掌握在国军这边。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声势达于鼎盛。

这时候,国民党党内斗争并未稍止。CC派和蒋经国为了争夺对中央政治学校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内斗。蒋介石派蒋经国取代陈果夫,出任中央政校教育长,但是在陈氏兄弟发动学生抗议、反对之后,经国辞而不就。9在东北战场上,林彪集结四十万部队,强渡松花江,孙立人寡不敌众;人民解放军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夺走大量军事设备和补给,向沈阳挺进。杜聿明利用空中武力优势反攻,林彪又退回松花江。此后,国共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共军力量显然已转强。

蒋经国对东北局势开始转为悲观。他没有点名批评杜聿明,但是私底下却抱怨,派到东北去的国军“没有得到人民支持,也没有和地方武力维持良好关系”。经国说,到头来,杜聿明部队将是政府的“负担”,而不是“资产”。10

1947年7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全面动员戡乱。蒋介石改组东北军事指挥结构,解除杜聿明职务。9月间,毛泽东也下令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攻势。原本看好的军事局势,突然为之一变。蒋经国等人和美国国务院的“中国专家”看法相同,认为东北挫败乃是国民党的党、政、军高层持续腐化、无能之故。蒋经国目睹考察的台湾“二二八”事件,凸显出此一事实。

蒋经国的左右彼此又讨论起,以三青团为骨干组成政党,向腐化的国民党挑战的议题。蒋经国本人也写了一本小册子《我们对团的建议》,似乎暗示组党之意。9月初,三青团在避暑胜地庐山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经国的亲信在他房间与之会面,讨论组党之议。

陈立夫、黄埔系及国民党其他元老听到此一消息,冲进蒋介石办公室痛斥这个想法。蒋介石本身虽然对党、对文武百官的表现颇有挫折感,却反对三青团另树一帜组党的主意。鉴于父亲的立场,经国打消组党念头,可是部分身边的人仍坚持此议,在大会中提出来。蒋介石上台,明确表态:“你们实在糊涂!……我已经是国民党总裁,还能同时再领导另一个党吗?”

蒋介石叹息国民党和三青团都“只是空壳子,没有实力”。不但不另组新党,蒋介石反而下令将三青团并进国民党,取消三青团中央干事会;三青团原本形式上是独立组织的地位,也就昙花一现断送掉了。CC陈氏兄弟和党内其他派系都很高兴。蒋经国第一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作为补偿,此外还担任中央党部干部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委由他父亲挂名兼任。11

蒋经国苦思如何在组织战上对抗中共,随即想出一个主意,即以青年军复员军人为骨干组织“戡乱建国总队”,派到战场从事政治工作,争取民心,不让民众支持度随着国军失利而丧失殆尽。蒋介石批准这个计划,经国立刻组成好几个大队,他正式出任戡建总队领导人(译按,江南在《蒋经国传》里说,胡轨系戡建总队总队长),但是,为时已迟,戡建总队实质上没有起作用。

共军在东北恢复攻势,一再切断连接大城市的铁路线。国军守备部队越来越仰赖陈纳德新成立的民间公司“民航空运公司”(Civil Air Transport, CAT)的飞机运补。蒋介石明白,军事上、政治上,他都失去了主动权。蒋介石对手下高级将领越来越失望,迭有恶评。他一度说,大部分指挥官士气低到谷底,精神涣散,甚至还表示佩服共军军官的纪律严整,操守廉洁。

12月间,南京突然笼罩着悲观气氛,外交部次长叶公超告诉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苏联最近频频送上修好的讯号。据叶公超说,苏联通过一群曾在俄国受训、通晓俄语的国防部高级军官——最著名的就是蒋经国——这个渠道“频送秋波”。蒋经国等人主张与中共政治和解是“唯一方法”,要寻求与苏联“拉近了解”以达成此一目标。据报道,苏联驻华武官罗申将军鼓励蒋经国这群人。1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