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第六章赣南模范(3)

新四军事件亦进一步降低了苏联协助国民政府的兴趣。然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这个时候送给中国一百架P40战斗机,并同意美国空军“志愿队”担任飞行员。陈纳德指挥的飞虎队开始对日军造成重大伤害。美国对于力抗法西斯侵略的英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增加物资及财务援助,战争的态势开始起变化。斯大林则乐得在世界政治两极化的大局势里袖手旁观。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面带笑容参加观礼,俄国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佑签署一项效期五年的日苏中立条约。条约中附带一份双边联合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领土的完整与不容侵犯,日本也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完整与不容侵犯。日本因而可放手由满洲国调动精锐部队,投入即将对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西方民主国家属地的作战。

苏联与日本眉来眼去之际,蒋经国开始公开高唱反共。他在《青年日报》上发表两篇反共文章,也不再发表演说替苏联辩护。

在莫斯科方面,1941年的暖春似乎预示着俄国人民会有和平的日子过。不料,德军却在6月22日对俄国发动闪电突袭。希特勒邀请日本联手瓜分苏联,可是日本对德国会撕毁德苏协定又是事先完全不知情,它决定按照新订的南进政策扩张势力。7月21日,日本皇军占领印度支那(中南半岛)南部,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贸易禁运。东京的军国主义者决心南征,认为与美国交战已无可避免,决定突袭珍珠港,摧毁美国海军武力,夺占整个东南亚。

蒋介石和毛泽东,也跟丘吉尔、斯大林一样,非常高兴美国加入战局。罗斯福指派史迪威将军担任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军事联络人、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以及美国对华“租借法案”执行官。史迪威同时与何应钦共同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名义上是蒋的部属,也是美军的战场指挥官。飞虎队正式纳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以将军之阶正式回役。美国已经参战,斯大林觉得他已没有必要协助国民政府或娇宠蒋介石。1942年,苏联新闻媒体再度开始批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蒋经国在赣南对朋友提到,美国人参战之下,中国内部的冲突会日益激烈,而他们本身的工作,也会越发重要。

1942年1月,蒋介石把他手下的德式装备、训练之第五军、第六军投入缅甸战场,协助英国人保卫其殖民地,尤其是要确保滇缅公路。仰光在2月底沦陷;几星期后,蒋委员长飞到腊戍,检阅国军部队。蒋经国随侍在侧,但是并未对外公布。史迪威在前往重庆报到途中,由加尔各答飞来,与蒋氏父子同一天抵达腊戍。蒋介石和史迪威有一个简短的会晤。史迪威提到,他受到蒋“热烈的欢迎”——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对蒋介石的好评。

蒋经国到达腊戍,史迪威并不晓得。经国在腊戍又多逗留一星期,走遍国军第六军每个连队。他每天比士兵早起床,等着和士兵一起做早操。他参观营区厨房、厕所,鼓励军官主动替士兵(几乎全都不识字)写家书。经国和军官谈话时,强调部队士气是制胜的关键,一般士兵晓得为何而战、官兵团结,非常重要。回到赣州后,蒋经国还写信给他见过的每个军官。

蒋介石让史迪威全权指挥驻缅甸的中国部队。可是,中国将领常不执行史迪威的命令,有时候蒋介石没有照会史迪威,就推翻史迪威的命令。史迪威虽有驻华经验,也通晓中文,个性却难以与蒋委员长或当时任何一位中方领导人打交道。史迪威沉默寡言、个性急躁、主见极强、作风直率,使他在许多情况下是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却不是一个干练的外交官。蒋介石不愿意改组国军部队,投入攻势作战,或开革腐化无能的将领;史迪威因而备感挫折,乃是可以理解的反应。然而,从蒋委员长的角度思考,要采取上述任何动作,都会对国民政府派系势力均衡产生重大影响,不能不谨慎从事。史迪威听到外界对经国的好评,可是两人没有碰过面,实在是一大憾事;因为史迪威提议的许多改革,经国也有同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