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童年与少年(1)

孔子的童年应该有过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那是在他的父亲叔梁纥逝世之前,即孔子从出生到三岁的这三年间。

据《孔子家语》载:“梁纥取鲁之施女,生育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

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这就是说,在叔梁纥与颜徵在结合之前,家中已经娶有一妻一妾,并且育有九女一男十个子女。其中,唯一的儿子孟皮是个瘸腿的残疾人。

《孔子家语》属于孔氏家学系统,出于孔子二十二代孙孔猛,据传与《论语》同源。

详见李学勤《失落的文明·一四九》《失落的文明·一五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其书记叔梁纥因为儿子是个瘸子,所以才“求婚于颜氏徵在”并娶其为妻。但颜徵在是否作为正妻进门?如果作为正妻进门,叔梁纥的原配妻子施氏如何处置?这些文献上都没有记载。其原配妻子施氏或依然在家?或早故?或因无子而出门?无考。无论如何,作为春秋时代“以勇力闻于诸侯”的著名武士叔梁纥的唯一健康的儿子,又是老年得子,孔子无疑在叔梁纥生前受到父亲百般的宠爱。

《史记·孔子世家》:“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今曲阜城东十四公里的防山之下有“梁公林”,即当年叔梁纥的下葬之处。

叔梁纥作为没有封地的下级贵族,俸禄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叔梁纥逝世,俸禄断绝,这个有着九女二子的大家庭无疑会立刻面临经济上的严峻局面。作为嫁入叔梁纥家仅仅四年的年轻妻子,在叔梁纥去世之后,要面对叔梁纥原来的妻妾,还要面对甚至比自己还要年长的名义上的子女,处境应该很是窘迫与尴尬,甚至会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家庭矛盾,自古亦然,况且是失去了经济上主要来源的穷困家庭。这个时候,颜徵在唯一的选择,恐怕只有抱着幼小的孔子离开夫家,另寻生路。从此事的情理与以后的种种迹象来看,颜徵在此次离开夫家,应该是被逼无奈,并且受到了很大的精神伤害。

令人不解的是,颜徵在离开夫家之后,并没有回到娘家所在的村庄(今颜母庄),而是选择来到鲁国的都城,住进了小巷阙里。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猜测:颜徵在是否因为嫁给年龄比自己大了将近五十岁的叔梁纥(可能比她的父亲年龄都要大)而与自己娘家闹翻?或者因为自己的娘家贫困而无法回去寄身?千古之下,我们只能提出疑问,而无法作出回答。

颜氏是鲁国大族,远祖是邾国五世国君夷父伯颜,伯颜次子友封于小邾,颜氏家族即小邾国第一代国君颜友的庶支传人,后移居鲁国都城成为以相礼传家的儒门,孔门弟子中有八人来自鲁国颜氏家族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尼门下颜氏弟子共有八人,分别为:颜路,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也就是孔子的母族,可见颜氏家族人口众多,也说明颜氏家族的世袭职业与孔子所教授的课程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颜徵在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带着幼小的儿子,来到鲁国都城,除了投靠本族亲人寻求生路之外,无法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颜徵在带着小孔丘住进小巷阙里之后,具体靠从事何种事体养活母子两人,文献不载,因之无从查考。但古今人间生存事体情理大致相同,直到上个世纪的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依然保持着千载相袭的传统农业社会的那种经济形态与人情事理,想来两千五百多年前带着幼子来到鲁国都城的颜徵在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大致相当的社会环境。笔者从上世纪50代末至70代中期生活在曲阜古城,对古城的人情世故与生存状态有着清晰的记忆,那时没有固定职业的孤儿寡母人家,无非是靠替人缝补浆洗为生,或者请亲戚朋友延揽一些手工活计在家里加工,赚取些许实物或现金报酬,艰难维持生计。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颜徵在和小孔丘的生存状态,是否也距此种生存状态不远呢?

关于颜徵在和小孔丘居住的“阙里”,需要在这里做一分疏。孔子之后所说的“阙里”,成为孔子故居的代名词,甚至是曲阜的别称。但在孔子幼时,阙里只是鲁国都城内的一条街道或小巷。“阙”在古代是一种表彰性的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陵墓之前,与后世的牌坊有类似的功能。形状为“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

见《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页994(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孔庙东南五百步有两石阙”,

见《水经注·卷廿五·泗水》(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故名阙里,盖阙里即阙下之里也”。

见顾亭林《日知录·卷三十一·阙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古代里巷通称,里即是巷,巷即是里,所谓“阙里”,就是鲁国都城一处石阙后面的小巷子。作为鲁国的都城,大型宫殿的群体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宫殿前表彰性的“阙”也应该不止一处。但只有孔子故居前的“阙”因“里”之名而名留千古,至于当年那两个左右相对峙的“石阙”究竟是何来历?为了表彰谁人而建?反而被历史淹没了。

颜徵在选择在此居住,应该是为生计着想。石阙所在,应有宫殿巍峨、豪第林立,贵族世卿人家总是需要一些帮佣和手工业者为之服务。作为一个拉扯着幼子的妇道人家,所能赖以为生的,只能是这样一些活计。但是,可能让颜徵在没有意料的,在这种地方居住竟然成全了小孔丘幼年的礼乐教育。

周王朝是一个以礼乐制度立国的封建朝代。作为周王朝的重要邦国,鲁国在立国之初就享有使用天子礼乐以祭祀文王的特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