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低即高:预算与批评取向(2)

 

影片自身经常带有一种中低层次经济活动的感觉——特别是那些硬派故事,白领主人公生活在一个由廉价公寓和破旧办公室组成的世界里。也许正因为如此,关于好莱坞惊悚片的著述一直以来倾向于制造有关社会底层文化(cultural underworld)的神话。达希尔·哈米特、钱德勒和詹姆斯·M. 凯恩等人有时被不正确地归为低俗文化的艺术家,而几乎从一开始,某些黑色电影便被错误地同“art maudit”法语,直译是“被诅咒的艺术”,指失落的、被忽略或遗忘的艺术。——编注和廉价剧院联系在一起。140例如,在1947年关于电影放映的论文中,社会学家查尔斯·P. 斯库拉斯(Charles P. Skouras)提到了“磨坊(grind house),一种小剧院,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大街上,迎合匆匆过客的需要,而它最大的进账是放映像《杀人者》这样的动作情节剧”[8]。但我们必须记住,《杀人者》是一部大制片厂产品,它改编自一位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并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编剧的提名;虽然它在“磨坊”中放映,但也同样出现在昂贵的电影院中。这样一部电影明显不同于鲁东为雷电华拍摄的B级恐怖片,后者被局限在产业的较低层次上。鲁东最成功的作品是《豹妹》,此片不仅赢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也引起了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但即便如此,雷电华的总裁查尔斯·柯纳(Charles Koerner)还是抱怨道:“去看那部电影的只有尼格罗人和防御工程人员。”[9]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应该更加仔细地检视经济、接受和文化声望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样做,我们会发现,黑色电影拥有一个误导人并且有点矛盾的地位。毕竟,廉价(cheapness)有时是从旁观者的眼里看到的,而某些低俗(lowness)的形式比另外的更有价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