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史学家认为,朱思本的《舆地图》仅仅是一幅元朝帝国地图,图中没有包括元朝帝国以外和国内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但是,研究相关史料之后,我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朱思本在他的《舆地图自序》中记述说,他不仅在中国境内游历、考证各种地图和地理书籍,而且还委托出使外域的“中朝士夫”们向“诸藩府”询查当地的地理情况、收集外域地图。经过多年的资料收集、考证和筛选之后,他将中、外地理信息“合而为一”,绘制成《舆地图》。“合而为一”这一记述揭示出,《舆地图》不仅仅局限于元朝领地,它的范围还包括元朝帝国以外的地域——“诸藩府”。
在《舆地图自序》中,朱思本特意提及位于“涨海之东南”和“沙漠之西北”的两处异域。他说道,中国曾经接待过来自这两个地域的使节,但因相距太远,相关的地理信息既不详细又不可信,所以这两个外国地域只好“姑用阙如”。
一些史学家认为,“姑用阙如”四个字意味着朱思本没有将那些地理信息不可靠的地域绘在《舆地图》之中。有的史学家还为此称赞朱思本,认为未将这些地域绘入《舆地图》,表现出朱思本谨慎的科学态度。但是,我对这一推断深表怀疑。我认为,史学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对那些地理信息不可靠的地域,朱思本是完全没有将其绘入图中?还是绘出了这些地域的轮廓,但没有将那些不可信的地理信息标注在图中?
仔细研读朱思本在自序中对《舆地图》的描述,可以发现,《舆地图》在绘图的粗细方面分为两种情况。图上的大部分地域绘得比较详细,即“其间,河山绣错,城连径属,旁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但是,对位于“涨海之东南”和“沙漠之西北”的地域,则因“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必可信”,只好“姑用阙如”。“阙”字在此句中为“阙疑”之意。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论语词典》对“阙”字的释义为:“阙,动词,空而不言,保留。”所以,“姑用阙如”的含义不是将位于“涨海之东南”和“沙漠之西北”的地域轮廓从地图中删除,而是姑且采用此类地域轮廓,但不采纳那些不可靠的传闻。
朱思本《舆地图自序》中有关《舆地图》的信息非常有限。有幸的是,明朝时期的史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