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及运动的品牌化

 

无可避免,任何针对品牌化名人的讨论都会指向同一个人:乔丹。这个男人盘踞了所有排名榜上第一名的宝座,他让自己融入所谓的乔丹品牌(JORDAN brand),其代理商甚至铸造了“超级品牌”(superbrand)的术语来形容他。不过,要想讨论乔丹的品牌潜能,就不能不从将他品牌化的品牌耐克开始。

耐克成功地让运动黯然失色,相较之下,啤酒公司的摇滚明星梦有如雕虫小技。一如大厂牌的音乐,如今的职业赛事当然在本质上是利润取向的事业,也因此,要用耐克的故事来探讨“非贩卖空间”之丧失(该空间在这个脉络中可说从未存在过),还不如研究品牌打造之力学及其掩尽他人光彩的力量。身为一家大口鲸吞文化空间的公司,耐克绝对是90年代超级品牌的经典之作,没有一家公司比得上,其所作所为充分展现出,品牌打造工程是如何努力在消弭赞助商与被赞助者间的一切樊篱。这家球鞋公司决意将职业运动、奥运,甚至是明星运动员赶下台,好让自己变成运动的同义词。

耐克首席执行官奈特在60年代就开始贩卖慢跑鞋,但一直要到高科技球鞋趁着美国慢跑狂潮变成了必需配件,他才开始赚钱。然而,等到慢跑在80年代中期退烧,而锐步又以新潮的有氧舞蹈鞋垄断了市场,耐克产品的命运就只有被扔进雅痞风的大垃圾箱里。奈特决定,犯不着改弦易辙生产不同种类的球鞋,而慢跑鞋也将不再是重生的耐克的重心。球鞋就让给锐步和阿迪达斯吧——耐克将转型为奈特口中的“全世界最棒的运动与健美公司”。

在企业神话中,耐克之所以成为运动与健美公司,是因为它拥有一群运动迷,疯狂地全心膜拜优秀的运动员。事实上,耐克的计划要更复杂一点,并可分为三项指导原则。首先,将一群精英运动员变成好莱坞风格的超级明星,让他们跟自己的球队,甚至(有时候)与运动无关,反而是和一种运动即等同超越及坚忍的纯粹概念有关——这体现了希腊—罗马时期理想的完美男性形象。其次,让耐克的“纯粹运动”以及其旗下的运动明星群,与墨守成规的运动界成对立之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像疯子似的打造品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