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有谋占江东:谋万世者,不谋一时碧眼儿坐领江东
史料上讲,孙坚战死在岘山时,孙策才17岁。为了替父报仇,他毅然离开家乡,投奔袁术。孙策才智聪颖过人,作战屡建功勋。袁术曾暗暗自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但袁术由于野心的驱使,始终不肯重用孙策。起初,袁术许愿孙策出任九江太守,当事到临头时,他又自食其言,半路改变主意,让丹阳人陈纪接任。后来,袁术又派孙策攻打庐江,许愿拿下此城便让他当太守。可是,孙策历经苦战攻克庐江后,袁术便召回孙策,把庐江太守这个职务委给了他的老部下刘勋。孙策自此怀恨在心。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汉室已经衰微,袁绍据河北,曹操占河南,各霸一方,自己依附袁术必然无所作为。于是,他下定决心脱离袁术,进击割据势力较为薄弱的江东地区。
公元195年,孙策率领千余人和数十匹战马,渡过长江,一路苦战,破刘酷,逐王朗,杀许贡,队伍不断扩大,最后终于占据了吴、会稽等六郡,在江东一带建立起孙氏政权。比起他的父亲孙坚来要强势得多。当年在数路诸侯讨董之战中,孙坚曾占据南阳,已有数万人马,倘若把此地作为攻取洛阳的基地,继续壮大实力,那是会大有作为的。但是,孙坚轻易地把南阳让给了袁术,失去了立足之地。后来,他虽率孤军打进了洛阳,却不得不受制于他人,为人所用。而年轻的孙策却能胸怀全局,趁着曹操、袁绍、袁术、刘备等多路军阀逐鹿中原之际,果断地将矛头直指具有长江天险、物产富庶、割据势力较弱的江东地区,并一举获得成功,造成了东吴后来与魏、蜀争夺天下的鼎立之势。若不是雄才大略之人,是不会有此战略远见的。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作战中,也充分显示出统筹全局、灵活用兵的指挥才能。例如,他打败刘繇后,盘踞在当地的大大小小的土匪群盗,仍在作乱。有人建议先扫平这些匪寇,巩固后方,再行南下。孙策冷静地分析了敌情,认为盗贼素无大志,容易成擒,一但会稽平定,还扫鼠辈,就如同摧枯拉朽了。于是,他率军直接南下,进取江东重镇会稽。待打下会稽后,才回兵剿匪,首先击败势力最大的严*,其余的不战自溃,很快取得了胜利。
人的一生,能力、兴趣和价值观都可能随着时间和所接触的环境而改变,但是人的基本人格类型却在接近成年,也就是高中阶段就开始稳定了下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选择与人格类型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必然联系。人格类型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和特点,而和这些因素匹配的工作才是真正适合你的、能发挥你的天赋优势和才能的工作,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事实。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贯穿一生的漫长历程,是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规划。兵法曰:“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察全局,谋万世,正是孙策的高明之处。《礼记?中庸》中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当你开始有独立思维,并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优点、特长和理想时,就应该开始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了。所以,有意识的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质,并及早为自己制定一套长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你的事业发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