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一听,说不对啊,王大人肯定喜欢吃,昨天他把一盘獐脯肉都吃完了。
王氏突然明白了,就问来人,说昨天吃饭的时候,这盘獐脯肉是不是就在他眼前啊?
来人点头,王氏哈哈一笑,说下次你放盘青菜在他面前试试,他也只吃那盘青菜。
后来有人专门试过,果然,放什么菜在王安石面前,他就只吃眼前那道菜,其他的都不吃。
那么王安石为什么“只吃眼前菜”呢?
因为他是个大改革家,日理万机,脑子里从早到晚都在想工作、想事情,他想的都是国家大事,衣食住行这些小事他极不在乎,吃饭就当是任务,他根本不用心思,所以很麻木地只知道吃眼前菜。
在曾国藩之后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有这个“只吃眼前菜”的习惯。他被袁世凯软禁的时候,袁世凯给他准备的伙食是非常好的,可他面对丰盛的饭菜,只吃眼前那道菜。结果当时的厨子很贼,越是这样,就越给他做好多菜。他只吃眼前一道菜嘛,他吃完,厨子拿着剩下的菜就去置办酒席了。
章太炎是个性格狂放不羁的文人,他之所以只吃眼前菜,他自己说过,是因为他懒。懒得举筷子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他只举到眼前就够得着的地方,这也算是文人特立独行的一种个性。
在历史上第三个“只吃眼前菜”的典型的就是曾国藩了。
他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时候到扬州去视察,扬州的盐商可以说是富甲天下,听说总督大人来了,恨不得要把马屁拍足,所以备下盛宴款待。曾国藩因为要找盐商筹军饷,所以也不好意思断然拒绝。但到了现场,看到晚宴之奢华,也不禁为之瞠目结舌。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堂堂两江总督寒着个脸,只在眼前一道菜上动了两下筷子,其他的菜没动一下。
别人还以为他是“一品宰相”嘛,每餐只是一个菜,所以到这儿也不改这习惯。但过后曾国藩对身边人说:“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曾国藩全集·日记》)就是说这也太浪费了,当今天下纷乱,百姓流离,这帮家伙却一食千金,我怎么吃得下去呢?我只吃眼前那道菜,也不过要表示我无声的抗议罢了。
所以,王安石只吃眼前菜是因为他工作太专注,章太炎只吃眼前菜是因为他特立独行,而曾国藩只吃眼前菜则是因为他忧国忧民的信仰和洁身自律、勤俭节约的习惯。
一个人,能像曾国藩这样,虽然身处高位,还能一生安于贫困,那一定是因为他有所乐道,所以那个词才叫“安贫乐道”。有信仰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曾国藩一生守住一个“穷”字,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虽然有官场哲学明哲保身的需要,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自身的道德情操决定的。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之后,曾国藩家从金陵两江总督府里搬回湖南老家的遗物,基本上全部都是书。这也算是一种盖棺论定吧,可知曾国藩安贫乐道,一生不虚。
曾国藩曾经写过一副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他又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可见,受不受得穷,和一个人的品格以及人生成就都有着巨大的关系。
当然,面对“穷”字,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不仅面对穷是这样,面对不利的处境、面对自身的缺点,很多时候,都是“说时容易做时难”。
那么,曾国藩自己有没有过这种“说时容易做时难”的情况呢?如果有,又会是哪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