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无一日不读书:买书(2)

这一下曾国藩就很为难了,他现在只有这一百两,不买书的话,很富裕,足够他一路游山玩水、增长阅历的。可要买这套《二十三史》的话,虽然书钱是够了,但一下又一文不名了,别说再到处游历了,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所以说,换一个稍微理智点的人,这套要花巨资的《二十三史》,在书店里免费翻上个几天过过瘾也就行了,要真买,那可真不值当。

可冲动是魔鬼,曾国藩并没多想,就先把书买下来了。但买完后怎么办呢?一套《二十三史》那数量可不得了,放一起,比他的行李多多了,况且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怎么运回去呢?

曾国藩自有他的办法。这时候正是暮春的季节,他到北京赶考带足了冬天的衣服,他一想,就把所有的衣服和行李都到当铺里当掉了,只留了一两件夏天的衣服,虽然天还有点凉,但自己是个小伙子,身体棒,就当是提早过夏天了。再加上从南京到湖南一路水路,花费也不是太大。就这样,这个提前过夏天的高考落榜生,就驮着一大堆的史书和书里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史,好不容易回到了湖南的老家。

快到家了,曾国藩犯愁了,该怎么跟父母交待呢?会试考了两回没考上,花光了所有的钱,这还不算,把借来的一百两也花光了。父亲只是个私塾先生,挣点钱也不容易,这可怎么交待呢?

当初买书的时候,一高兴,一冲动,根本没想这些。这时候“近乡情更怯”,简直不敢见老爹!

可不敢见也得见,没法说也得说,曾国藩到了家,见了父亲,只好把这一两年的经历就详细地汇报了一下。结果他爹曾麟书听完这个落榜儿子的汇报之后,什么埋怨的话都没说,只说了一句话:

“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读,不忘记买书的初衷,这借的钱,也就不算白费了。”

我个人觉得,曾国藩他父亲,虽然一辈子考科举都很失败,但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一个不一般的父亲。

不一般在哪儿呢?在他的教育方法实在是太高明了。

第一,儿子会试连着两次落榜,这大概才是曾国藩心头最难受的地方,但做爹的对此一句不提,却只提他借钱买书的事儿。这叫什么?这就叫四两拨千斤啊,轻轻巧巧、平平淡淡地就把儿子最大的心理负担给去除了。

第二,只说借钱买书,也并不埋怨儿子。要知道曾国藩落榜回来,还又一冲动花光了借来的所有的钱,而这笔钱还不是小数目,所以自己心里是有很大压力的,想想父亲多少会对自己要有批评的地方。可曾麟书就是一句埋怨也没有,而且还说借钱买书是好事,这种出乎意料的表态,对曾国藩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所以曾国藩后来一直记得这个事,一直都说这是他一生酷爱读史书的一个最重要的起点。

第三,这个爹在卸下儿子的心理负担之后,又看似轻巧但却极为关键地点中了读书的窍要,即买书的初衷是读书,而读书的关键是细心研读,并持之以恒。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买书,但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把买来的书都认真读完了呢?所谓“书非借不能读”,我当年也是个买书狂,但一直到现在,读的大多数还是从图书馆或从别人那儿借来的书,而自己买的书,很多都只是粗略地翻翻,还有一些翻都没来得及翻,还在书架上当摆设呢。

曾麟书真不愧名叫麟书,那就是书中麒麟的意思,一句“你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像当头棒喝,给了年轻的曾国藩以极大震撼。他当即发下誓愿,作为一个儒生,他不把这套《二十三史》用心读完,他曾国藩就是个大不孝的畜牲!

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天坚持读史数十页,不仅读,而且细心研读,写读书笔记,两年时间,终于仔仔细细地把一部《二十三史》彻底通读完了。

而这两年,因为他爹要还这一百两银子的债,所以曾家一直过得很拮据。两年后,曾国藩再次上京参加会试的考试,家里实在紧张,还是找亲戚东拼西凑才凑出了几十吊钱的路费。等曾国藩省吃俭用到了北京,身上只剩下了三吊钱。

这次比上次还惨,上次是考完后,他变成了穷光蛋。而这次是还没考,他已经是个穷光蛋了。

可就是这个借了一百两银子买书、现在又只剩下三吊钱的穷学生曾国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年,他终于成为湖南曾家历史上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后来,爱读书、爱学习的曾国藩还成了开启整个洋务运动的第一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