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育永恒的主题(5)

先生赞成将文化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类。自启蒙运动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分裂,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种分裂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而两种文化的融合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两种文化的分裂,对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了十分严重而有害的后果。为此,先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其关系。

先生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关系的分析,是从形而下、形而中、形而上,即实践、知识、精神三个层面展开的。在形而下层面,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本质上“同源共生”,都是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生于人的大脑对实践活动的感知及对这种感知进行加工而形成的认识、知识和观念。人的大脑虽然分为左脑和右脑,且左脑和右脑分工不同,但两者密切联系,共同合作,从而使得人脑成为一个整体。而且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整体。因此,科学与人文在本源上是共生的一个整体。

在知识层面上,两者又是确有差异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两者分属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科学是指数、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学,人文是指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科学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和规律的把握,人文是人文文化的历史积淀,记录的是人类、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所追求的是在精神世界中满足个人及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科学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人文不仅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价值体系、伦理体系;科学的知识是一元的,人文的知识是多元的。在思维层面上,科学表现为系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人文表现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在方法层面上,科学是实证的,人文是体验的,是非实证的。在原则层面上,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但是,以上这些差异是相对的,因为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人文文化不能不反映客观世界的实际,不能不提炼客观实际的本质,不能不遵循客观实际的规律;同样,科学文化不能不反映精神世界的感悟与多样性,不能不反映精神世界的需要。先生通过对大量的科学事实的揭示,对大量的文艺作品的分析,指出“科学中有人文,人文中有科学”,科学与人文两者确是同源、共生、互通,并且互补、互动、互融。因而,“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人文文化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人文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陶冶情感,纯洁思想,提升精神境界,也就是说,人文文化决定着人格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涵养的深浅;二是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拓原创性源泉。这两者直接关系到个人事业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人文文化的教育,还决定着民族的存亡,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强弱与社会的进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先生指出:“人文求善”乃“为人之本”,而“科学求真”乃“立世之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