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华裔美国文学译丛总序(14)

中国人的道德观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汤亭亭的话却让我们反思。“知恩报恩”固然是对的,但同时受人恩典后也使许多人产生负担。一家报刊曾披露某贫困农村里一个女孩考上了大学,村里许多人都热心地拿出一元、两元帮助她筹集学费、路费,有的老大娘没有钱就拿几个鸡蛋来表示心意。后来她上了大学,村里人

[1]

LoweFatYuen,meaningSourceofProsperity,见PardeeLowe,FatherandGloriousDescendant(Boston:Little,Brown,1943)76.后面引用该书时均用括号内页码表示出处。

凡是到城里的,必定到她那里歇脚,由她招待。每次回家,她也要给大家备齐礼物,这种报恩一直持续到她毕业、工作、直到永远,如今她已经不堪重负了!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不要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同时受惠者要记得他人的无私帮助,有机会、有条件时,以同样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仅仅回报、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点许多人已经做到了,但不少人可能仍然保留着旧观念。

在林露德写的关于19世纪华人刘锦浓的传记小说《木鱼歌》里,少年吕金功被芬妮?伯林格姆收为养子,受报恩思想的影响,他大半生为她家无偿服务。由于他吃、住在工厂主老伯林格姆家,他不敢参加华工的罢工斗争,遭到同胞疏远。老伯林格姆剥削他,只给他极少工钱,不让他还债和寄钱养家,因此国内亲人饿死时,刘锦浓深受自己良心以及华人同胞的谴责。尽管在范妮?伯林格姆的帮助下,刘锦浓培育出以他命名的获奖优质橙,对美国柑橘业的贡献以数百万美元计,1933年和1940年分别在芝加哥和纽约举办的两次世界博览会上,美国的佛罗里达馆里都展示了他的成就;但他最后仍然是一个边缘人,一个和祖国与家人断了联系、在异国他乡既无家庭又无华人朋友的孤独名人!《木鱼歌》主要说的是刘锦浓的“成功”历程和他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不过读者从中也看到白人、华人和黑人三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造成刘锦浓的喜、悲剧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有哪些社会历史原因?中国人推崇的“以德报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尺度?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无疑对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华人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又怎样从海外华人的奋斗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这也是华裔美国文学对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2.关于在研究中借鉴黑人文学批评的问题

华裔美国文学与非裔美国人文学的确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华裔和非裔美国人同样受种族主义之害,华裔和非裔作家也有相同的难处,他们下笔时总要考虑写作对象/读者:

詹姆斯?W?约翰逊(JamesWeldonJohnson)说美国黑人作家落笔创作时就遇到左右为难的特殊问题—他要对谁讲话,对自己的黑人群众,还是美国白人?[1]

杜波伊斯()说:黑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立场?如果单独组织活动,有人会叫喊这是“JimCrow!”/种族隔离;如果和白人一起组织活动,会被人怀疑为“叛徒”。如果为了缓解饥饿,在得不到整个面包的情况下,我们领取半个面包,有人会说这是“妥协”,如果我们放弃那半个面包而挨饿,同样的人又会谴责我们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