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们十分尊重洛克菲勒,一个个都想取悦他。正如一位下属所说:“我从没听说过有哪个人能像他那样把众多优秀人才集中在一个团队里,并激励每个人为公司奋斗……他的确了不起,胸襟宽广,很有耐心。我相信他这样的人必定是五六百年才会出一个。”洛克菲勒很少公开表扬下属,而是通过巧妙的暗示推动他们前进。他会对下属进行严格考核,而一旦信任某人,就会赋予其极大的自主权。除非发生严重的问题,洛克菲勒通常不会干涉他们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培养员工的最好方法是:当你相信他有素质、有能力时,就把他带到深水区,直接推进水里,任他自己挣扎,要么沉入水底,要么游上岸,”洛克菲勒想起了老比尔当年教儿子们游泳的方法,“他们不会失败的!”为了使如此庞大的企业良好运转,洛克菲勒必须把权力下放,标准石油公司的企业信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做上级手里的事情。有一次,洛克菲勒告诉一名新员工:“有没有人告诉过你这里的规矩?没有?!规矩是这样的:能让别人去做的工作,就不要自己去做。你要尽快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培养他做你的工作,然后让自己坐下来,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让公司多赚钱。”洛克菲勒身体力行地贯彻这一原则,使自己执琐碎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脱身,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宏观决策上。
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的完美主义准则激励每一位员工。他对每一件事情都极尽细致,自己写下的几十万封商业信函都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因而篇篇都是言简意赅,行文流畅。每次给秘书口授完信函,他都要修改五六遍,删掉每一个多余的字,让意思表达非常准确,然后才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位高级助手回忆道:“我曾见他一口气儿给几百份文件签字,每个签名都是端端正正的,好像这个签名就是他被后人用来缅怀的纪念物。在他的内心里,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件艺术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起自洛克菲勒,进而渗透到整个标准石油公司,使企业精神中处处体现着他的个性。
洛克菲勒负责解决公司的政策疑问和创建托拉斯企业的理论基础,但他并未给标准石油公司带来多少技术革新。事实上,他更像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正确处理每天像潮水般向他涌来的各类建议。他具有超人的反应力,在纷繁的选项前具有第一流的判断力。也许正因为如此,洛克菲勒更像是现代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而不同于与他那个时代专横跋扈的工业巨头们。
19世纪末期的通讯和资料保存方法都十分原始。若是不能充分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洛克菲勒就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石油王国。分类账使他可以像操纵木偶那样以看不见的手段控制整个公司。他对数字了如指掌,因而可以把复杂的控制系统简化为一个通用的标准。不管计算结果多么残酷,他都可以毫不迟疑地接受。他曾坦言:“数字是我制订政策的惟一依据。”马克·汉纳鄙夷地把洛克菲勒称为“一名超级小职员,簿记的化身”。这种观点不仅无视洛克菲勒的卓越领导才能,而且低估了分类账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是洛克菲勒衡量远在他乡异地的下属机构经营情况的客观标准,使他能够看穿任何欺瞒不实之辞。他把自己的要求从公司最高层全面推广到最基层:标准石油公司的每一项成本计算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洛克菲勒具有出众的数学才能,也格外看重具备这种能力的下属。在决定是否雇用年轻的乔治·D·罗杰斯做秘书时,他把怀表掏出来,看一看罗杰斯用多长时间计算满满一纸的数据。等到罗杰斯算完,洛克菲勒说:“不错,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计算。”罗杰斯立即得到这份工作,并在此后长期为洛克菲勒效力。罗杰斯记得一些老板苛求细节、对钱款一丝不苟的趣事。有一天,洛克菲勒在离开办公室时发现自己装零钱的钱包落在家里,就向罗杰斯借了一个5美分硬币。罗杰斯表示这钱用不着还,洛克菲勒却不答应。“不,罗杰斯,”他说道,“记着跟我要,这可是l美元贷款1年的利息呀!”
洛克菲勒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速计算能力。在与戴维·霍斯台特博士就收购哥伦比亚管道公司谈判时,洛克菲勒让对手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自己却一直暗自盘算支付利息的条件。“结束谈判时,”他会议道,“他接受了我的条什。靠着我在谈判过程中一刻不停地计算,3万美元的利息省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菲勒很少接触炼油、运输和销售等实际业务,这都是些标准石油王国的外围工作。在更多的时间里,他坐在总经理办公室里专心致志地处理财务、人事、行政和公司的总体政策。他不太重视专业技术知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科学知识,从来没有。想在生意圈里发达的年轻人不需要学习物理或是化学,科学家到处都可以雇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