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篇(3)

另外,对于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及时给予赞许和夸奖,使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如果孩子为大人做了事,比如拿双拖鞋、倒杯水,家长应该及时对他表示感谢并夸奖他: 谢谢!真懂事。 或许孩子在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多大感觉,但是父母的赞赏,会诱导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注意礼貌。

只要父母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

妈妈带着田田一起去买东西,田田对阿姨说: 阿姨,请帮我拿一瓶牛奶。 买了牛奶,妈妈就趁机启发他: 你看这么多人买东西。为什么阿姨先给你拿,并不是因为你小,是因为你说了 请 字,阿姨听了高兴。

在公交车上,妈妈让田田给老奶奶让座。过后,妈妈又对他说: 你看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看着你,那是夸你呢,还有你后头有个小弟弟也学你的样子给老爷爷让座。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对于 对不起 、 谢谢 、 请 、 没关系 等礼貌用语的使用,父母应该时刻为孩子做榜样,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他以后,他需要用友好的语言作为回报。如果孩子忘记了礼貌用语,可以提示孩子。

2.直接告诉孩子友好的方式给别人好感受,大家都会喜欢。同样,不礼貌、粗鲁的方式会使人感觉不舒服,也就不会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3.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是否讲礼貌的行为,大多来自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父母品德的好坏、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直接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品德的形成。要培养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品格健全的好孩子,还需要做父母的多反省自己的言行。

小节不拘伤大雅

俗话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坏习惯不论大小,都应坚决摒弃,以免小节不拘伤大雅。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 在对孩子培养习惯的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其文明礼让习惯。

父母首先必须教育孩子懂礼貌。而礼貌,又是通过动作与语言的运用来表现的。如果只知道 应该 对人尊敬有礼貌,而不懂得 如何做 才能体现礼貌,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当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同事家做客,大家都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就餐时,孩子一手拿筷子敲打碗盏或者茶杯并把餐桌搞得一片狼藉;不等喜欢的菜肴转到自己跟前,就伸长胳膊跨过很远的距离甚至屁股离座挑食菜肴;喝汤时 咕噜咕噜 、吃菜时 叭叽叭叽 作响;用餐尚未结束,饱嗝已经连连打出 这些细节都可看出一个人不拘小节,但也表现出了孩子们不懂礼貌。这样的场面相信是每个家长都不愿看见的。

【父母应该做的事】

1.有些孩子爱当众搔痒,这纯粹是出于无意识习惯的,以后可能只要他稍一坐下就不断用手在身上东抓西挠,这是不好的习惯,家长应帮助孩子尽量克服。

2.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发自别人体内的声响都不太欢迎,甚至很讨厌,诸如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等。有些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断打哈欠,竟然也不脸红。像这样的习惯,应当注意改正。

3.随地吐痰也是一种令人侧目的坏习惯。有些孩子习惯性地将痰到处乱吐,甚至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也如此,这确实是种令人头痛的不文明行为,家长应注意纠正。

育子必读:礼貌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从洛阳到杭州游玩。因为迷失方向,他就向路旁的一位老者问路。

问路时,他开口直呼: 老头儿,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 老者见这人无礼,心中不悦,顺口答道: 到杭州走中间那条路,里程大约七八千丈。 这人感到很奇怪,大惑不解地问: 老头儿,你们这里真奇怪,路程讲 丈 而不讲 里 ? 老人冷冷地回答: 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因为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之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 这人听了之后,十分羞愧,无言以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