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16)

早春时节,妈妈问丁丁:树叶和草的颜色是怎样的,哪些花最先开放?人们穿多厚的衣服,农民在地里做什么;春末时候,妈妈和丁丁又出去了一次,这次丁丁主动观察了树叶、小草的颜色,开放的鲜花,还看到了蜜蜂在花间辛勤地采蜜,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舞蹈 妈妈还带着丁丁观看了蚁穴边蚂蚁忙着搬动一条小虫,丁丁看着这些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好多倍的大力士感到非常惊讶

结果,丁丁的画里不但有艳丽的花朵,还有辛勤劳动的蜜蜂、松土的蚯蚓,还有一只破壳的小鸡好奇地探头看着这新奇的世界 正因为有着如此生动的景色,这幅画打动了许多人。

所以说,丁丁妈妈很善于制造观察的氛围,不仅让丁丁用眼睛去看,而且将观察融入游戏中:吹柳絮、抱大树、制作标本,同时还努力发现像蚂蚁搬食物这类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无疑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每位家长要引导孩子广泛地接触生活,向生活、向大自然学习,要善于发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要努力让孩子扩大眼界,多学活的知识。这样,就能启发孩子多思考问题,多观察事物的特点,培养想象的能力。

【父母应该做的事】

1.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就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唱歌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 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3.教给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例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需要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

4.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

观察,需要正确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思维的触角。孩子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能独具慧眼,发现其中的门道,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观察需要掌握的方法,而不是走马观花。

1975年出生的任寰,7岁写诗,9岁发表作品,10岁出版第一本诗集,12岁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至今已出版诗、文集7部,发表各类文章近500篇,多次获国际、国内文学奖。

任寰小时候不爱说话,这与她从小患过敏性哮喘有关。每次住院、打吊针、输氧,她也不多话。这种生活,使她自然形成了善于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话的习惯。

任寰爱好写作了。当做家的父亲任彦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她自觉地学会观察和思考,发展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让她开始记日记。

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有意识的培养她观察描写大自然。上小学三年级时,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

《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在这本诗文选里,有她的观察手记,有人物速写等。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

有一次,父亲带她到公园玩。临行前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回来写篇日记。这样,到了公园里,任寰就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任寰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亲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这些都引起任寰的兴趣和思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