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17)

同时,任寰的父母在平时也注意指导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 等谚语的简单道理等。

任寰的父母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为任寰后来的成功有极大作用。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对比观察法。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2.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还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3.顺序观察法。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先后顺序,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4.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5.定位观察法。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培养孩子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育子必读:观察的故事

明朝明世宗年间湖北省的某个乡村,村子里的一棵大树上多了个草棚。每天,总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躲在草棚里,凝神观察树下的动静。

这一天,青年又躲在树上的草棚里,聚精会神地往树下看。随着他的目光,我们看到树下,有一只穿山甲正用前爪抓着一个土堆。不一会儿,土堆被抓开了,成千上万只蚂蚁吓得四处乱窜。但见穿山甲伸出又细又长的舌头,轻轻一舔,舌头上便沾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舌头一缩,立刻将蚂蚁全吞进肚里。接着,它又一次伸出舌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青年兴奋地大声喊起来。

他知道了什么?他是谁?为什么每天都爬到树上去?

原来这个青年就是李时珍,他读了南北朝的陶弘景所写的一篇关于穿山甲如何吃蚂蚁的文章,便想看看。陶弘景说穿山甲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岸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亡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验证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李时珍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穿山甲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了陶弘景说过的穿山甲吃蚂蚁这点是说对了。然后他又开始验证穿山甲装死引诱蚂蚁上钩这一说法。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吃蚂蚁的时候,是扒开蚂蚁的巢穴,进行舔食,而不是引诱蚂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用自己的观察终于使穿山甲吃蚂蚁一事有了明确的答案。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正因为他仔细的观察与实事求是,终于使他在61岁时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

孩子,我要对你说

1.观察是人的一种心智技能。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成功。

2.观察要有目的、有方法。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方法也要有区别,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达到观察的目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