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是区分新旧教学观的重要标志。

林华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空前畅通,人类已悄然进入向年轻人学习、向孩子学习的时代。在当代课堂教学理论体系中,建立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学追求。教学过程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居高临下”“单向传递”的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相互学习”的过程。

为此,本书提出了“课堂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协同学习、相互交流、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主持者,而不是主裁者。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生意识,可以用“课堂学习”替代“课堂教学”。

所谓“先学后教”至少有三层含义:

一是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

这里特别强调的不是课外自学,而是课堂内的先学后教。学生先自学、先思考、先尝试、先提问、先互助等,都属于“先学后教”的范畴。

二是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先自学后听讲解、先思考后对答案、先尝试后动口动手、先质疑后释疑等的权利。

三是学生如何学、先于怎样教。

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从“学生如何学”入手研究确定“教师怎样教”。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要把“学生如何学”作为课堂研究与课堂实施的重点。教师要力争从时间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把课堂时间、课堂思考权乃至整个课堂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实现“先学后教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应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切忌喊着“主体”“主人”的口号,仍然干着“主裁”与“霸占课堂”的事。

二是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

应努力让学生拥有“五种课堂权利”。即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

三是培养学生“先同学后老师”的学习好习惯。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有疑问先找同学帮助再找老师指导,做完练习先让同学批改后让老师批阅”的好习惯。那种“有疑问停笔等着老师解答、做完练习等着老师批改”的错误学习习惯应坚决改掉;那种只相信自己批改的作业,不重视学生互批的落后教学观念是到了抛弃的时候了。

贯彻先学后教原则,在现阶段主要还是课堂之内的先学后教。当然,并不反对教师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超前学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