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逼宫大戏(5)

孙中山又侧过脸去看了看徐绍桢。徐绍桢沉稳地说,“目前正是隆冬季节,北方寒冷,冰天雪地,军需一时供应不及;暂时大进还是有困难的。只要再等数月,等到春末夏初,天气较暖之后,由临时政府、大总统亲自动员,力陈利害,商贾富豪解囊相助,各界汇集,上下同心,大举北伐,直捣幽燕,这样一来就算我们还是战败,那就是天意了,我们对历史也算是有了个交待。”

汪精卫听了,又摇摇头。“徐兄,你的计划是很好,但时不待人,再等数月,恐怕就来不及了。袁世凯正在找外国银行借款,准备大举南来。我们连一个汉口都攻不下来,哪里还有力量攻下北京!以和平取胜,改变国体,废专制,立共和,则国家民众都可以免受战争之祸、刀兵之苦了。袁世凯既然能够使清室退位,功不可没。还是把袁世凯争取过来,迫清廷退位,方为上策!”

孙中山良久沉默着,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感。他知道,前段时间,伍廷芳、张謇、汪精卫等都经常在上海南阳路惜阴堂赵凤昌的别墅中密会,有时北方总代表唐绍仪也秘密跑去参加,还有英、日、美、俄、德、法等国的公使,他们早已商量好了,一边迫使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一边迫使孙中山让出总统的职权,然后把袁世凯捧上总统的宝座。前天,他们公推张謇那个状元公把清帝逊位的诏书都代拟好了,寄到北京去了。

但是他理解黄兴的苦衷。自从来南京后,黄兴为筹组政府,准备北伐,已经耗尽了心力。各派政治势力和各省军队之间的明争暗斗需要协调,还要筹办各路军队的供应。他也有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但两手空空,力不从心。

孙中山挥了挥手,“明天再议吧。”大家陆续退出。

孙中山回过头来,看着总统府窗外的景色。

这个曾经的两江总督衙门、天王府,经历过很多往事,都曾轰轰烈烈,但最后也都付于苍烟落照。他不能不感叹,一个人面对着如此繁杂重大的国事时,才智精力实在有限,因而便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者,却不知为什么却总是拧不成一根绳。民国建立以来两个多月的情况,却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望的痛苦。革命阵营中原本存在的山头派性,将会随着暂时的胜利而愈加明朗对立,这个新生的中央政府,恐怕以后也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

身后有响动。孙中山回头一看,汪精卫并没有走,反而坐在了孙中山的斜对面。

汪精卫是这次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伍廷芳的第一参赞。他是老同盟会员,同时又是主张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的最卖力的一员。这一年,他虽然年不满三十,但因他去年曾在北京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入狱,坐了几个月的牢,因而骤然获得了很大的名声,现在已经是名扬四海的青年革命家了。

他是在袁世凯回到北京后才被释放出狱的。袁世凯看中了这个革命党人中的后起之秀,给了他很多优待,并且让自己的长子袁克定,同他结拜成异姓兄弟。自从孙中山回国后,汪精卫便做了孙的私人秘书。此时的汪在孙心目中地位甚高,每逢大事,都跟汪商量,由汪草拟的文件,孙中山基本上不加修改便签发。

孙中山回头说,“夜深了,为什么还不回去休息?”

汪精卫脸上蒙着一层伤感的神色。

“我在想那天我们一起去江北检阅北伐军,已是隆冬天气了,士兵们仍然单衣赤足,外面只罩个空心的‘一口钟’,连军大衣都没有。这样的情形,怎能到风雪严寒的北国去出征?民国新立,百废待兴,经费奇缺,军饷无着,好不容易筹到了一点军饷发下去,却又到不了士兵们的身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