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第四章 仗剑远游(2)

姜尚再问:"第三次大战,是炎帝失败了?"

姬升说:"是的。炎帝善火攻,但是那一日天公不作美,偏偏降下一场大雨。两军士卒冒雨激战,最后,黄帝的联军把炎帝的士卒团团围住,神农氏束手就擒。阪泉大战结束,黄帝把弟弟发配到荒蛮的南方。若干年后,黄帝认识到对炎帝的处理是一个错误,就到南方去将弟弟及其族人接回繁华的北方。从此,炎、黄二部共同劳动,和睦相处,不断融合,终于形成了今日的华夏族。"

姜尚听罢,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说:"战场用兵,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又问:"炎、黄二帝,葬于何处?"

姬升道:"炎帝去世在先,人们将他葬到当年曾泡洗草药的池旁。洗药池至今尚在,帝陵犹存。黄帝去世在后,人们把他葬到桥山之上,墓前建庙,庙内古柏森森。"

姜尚于是在阪泉居住下来。他拜姬升为师,学习兵事。每日给老师扫地、劈柴、烧饭,俨然如父子一般。

姜尚在阪泉一住三年。姬升给他续讲了黄帝和蚩尤的涿鹿大战,黄帝和刑天的涿鹿大战,共工与颛顼的帝丘决战;也讲了夏启与伯益之战,后羿与太康之战,夏桀与成汤之战。姜尚听得认真,想得更深远。他仔细察看了涿鹿和阪泉的古战场,凭吊了祖先炎帝和他的后继者蚩尤、刑天。

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姜尚凭栏望月,忽然乡情涌动,思念母亲。第二天,姜尚就拜别姬升,起程东行了。

姜尚路经陶地,住进一家客店。得知店主陶平是尧王的后裔,姜尚坦诚请教,陶平戏言道:"只要客官住店两月,我就给你讲尧王之事。"姜尚说:"老伯请讲。只要增我见闻,别说两月,就是留居陶地两年也未尝不可。"陶平很受感动,就讲起了尧王的故事。

原来黄帝未传诸子,却把帝位传给了孙子颛顼。颛顼病死,由少皞的孙子帝喾继位。帝喾有四个儿子,其中帝挚和尧先后继承了父亲的天子之位。

陶平说:"尧名放勋,生于丹陵。他自幼聪明睿智,十三岁就被兄长帝挚封到陶地任职,放勋为官清正,理政多谋善断,美谈甚多。十五岁又被封到唐地为侯,所以后人就称他为陶唐氏。帝挚遭罢免后,尧被推为新首领。经过尧王几十年的管理,九族和睦,国泰民安。尧活到八十六岁时,他选贤举能,让位于东夷人舜。陶地居民不忘尧王之德,便改为陶姓。"

姜尚问:"世人皆言尧天舜日,尧王又如何治理天下呢?"

陶平道:"尧的仁德像苍天一样广大,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他富有而不骄傲,尊贵而不傲慢。他生活俭朴,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穿的是麻布衣,住的是破草房。他还经常到乡间了解庶民的生活情况。他能够使族人上下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又考察百官善恶,协调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这样,天下臣民都友好和睦了。"

姜尚听罢怦然心动。真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姜尚当时便决定要留下来仔细考察尧王仁政,暂时不回东吕了。

姜尚把想法告诉店主,陶平大加赞赏道:"客官有此大志,令我钦佩。"请留住本店吧。莫说住上两月,就是住上两年我也不收你的店房钱。"姜尚很感动,说道:"就住两年吧。我每日帮你清扫店房,记录账目,也不要你分文报酬。"两人于是结为莫逆之交。

一日,陶平问:"姜尚,你考察数月,有何心得?"

姜尚道:"帝尧能将天下治理好,是因为他重用贤臣,惩治奸人。"

"帝尧治国,最大的成功在于他重用贤臣。他让熟知农事的后稷管理农业,农业因此发达;他让经多见广的益管理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他让多才多艺的垂担任工师,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让仁慈谦和的舜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他让温文尔雅的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都能礼让对方;他让铁面无私的臬陶掌管刑法,人人佩服他能据实审理,断案公正;他让以礼待人的龙管理接待,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

还有,帝尧惩治了一批奸人,深得民心。共工放纵邪僻,被流放到幽陵;兜善言欺上,被流放到崇山;三苗称王作乱,被流放到三危山;鲧祸国殃民,被流放到羽山。尧王待人以宽,但不宽大无边。"

新春过后,陶平又问:"姜尚,你考察一年有余,又有何心得?"

姜尚道:"帝尧之伟大,莫过于天下为公,不谋一己之私利。"

陶平说:"请讲给我听听。"

姜尚道:"帝尧当了七十年天子。一生与诸位共理国政,为了选贤举能,传位于舜。帝尧明察四方,推贤尚善,不用亲子,他的光辉照耀天下。当今之世,帝尧何在?只有一家之天下了。"

陶平听了,也只有一声长叹。

数月后,姜尚对店主道:"陶老伯,感谢你两年来对我的照顾。而今,我要回东吕去了。"店主无语,只得与姜尚挥泪而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