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斯特娜夫人说:“要想把孩子的精力引向好的方面,必须尽早让孩子对工作、劳动感兴趣。”劳动是幸福之本,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从小不热爱劳动的孩子,便不会对生活有深刻的体验。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大学对456名波士顿男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儿童中,不管智力、家境、种族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小时候经常参加劳动的人,生活得要比没有劳动经验的人更充实更美满。这充分说明,劳动能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促使孩子在生活上独立,使他们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然而,现在有许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苦着、累着,所以把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或许父母觉得孩子不会干,简直就是帮倒忙,所以把孩子轰走;或许父母认为孩子学业重,功课多,不应该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如此种种理由,都是为了让孩子少劳动,但事实上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好处,反而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劳动的意识,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喜悦,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苗苗从小就没有劳动意识,她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和爷爷奶奶包办的。在小学里,连班级交代的劳动任务都完成不了,连简单的扫地她都不会,同学们经常取笑她,这使苗苗变得越来越自卑。
老师发现了苗苗的问题,就和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苗苗的父母才意识到孩子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那以后,苗苗的父母鼓励她帮忙收拾碗碟,每次吃完饭后,父母都会指导苗苗把碗筷收拾好,然后端到厨房。接下来,母亲教她擦桌子、洗碗。
苗苗开始很不习惯,总是东一下,西一下。为了培养苗苗劳动的积极性,每次父母都会表扬苗苗做得好,有进步。有时候还会给苗苗一些奖励,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劳动情趣。渐渐的,苗苗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再后来,她能做更多的事情。对于班级交代的劳动,苗苗也能得心应手地去完成了,苗苗的快速转变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苗苗也渐渐改善了自卑情结,变得逐渐开朗起来。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劳动不仅锻炼了孩子做事的能力,而且也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对孩子自主能力的一个很好锻炼,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儿童为了浇花,提了一小木桶水,接着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累得满头大汗,你不必为他担心,对他来说,这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喜悦都不能比拟的真正的喜悦。”确实,当孩子真正投入到劳动中的时候,他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劳动能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
方法一:别心疼,让孩子干活
有时候,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几分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何必麻烦孩子呢?孩子那么小,长大了自然就什么都会了。果然是这样吗?其实长期心疼孩子,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孩子就会慢慢形成好逸恶劳的恶习,这会严重阻碍孩子以后的发展。还是狠一点儿心,让孩子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