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2)

映冉从小没有做过家务活。在学校里经常逃避大扫除等集体劳动,引起了同学的不满。老师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他的父母,父母意识到自己没有给孩子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于是决定改变孩子这种不爱劳动的习惯。

暑假到了,父母带映冉去野营。但是,父母在野营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映冉呵护备至,而是鼓励他多动手,多尝试。平日不爱劳动的映冉,在这次野营活动中吃尽了苦头。他也在劳动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太弱了。

回家后,映冉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实践,映冉对劳动已经不再厌恶了,反而喜欢起劳动来。

当我们放手时,孩子就会发现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太多,才会树立劳动的意识。当孩子真正走进了劳动中,他就会发现其实劳动是非常快乐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劳动中有所体验,并从中找到乐趣。

方法二:父母罢工,让孩子来劳动

众所周知,好逸恶劳不是一个好习惯。当孩子丝毫不愿意劳动时,我们不能姑息迁就,而要想办法让孩子参加劳动,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来一次小“罢工”。

王岚的儿子今年5岁了,整天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一点儿都不体谅妈妈,从来不肯帮妈妈干活。有时候连功课都不愿意做,总是要王岚不断呵斥他才会勉强去做。有一天,王岚决定治治这个孩子。

那天,王岚在门前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妈妈罢工。”儿子看到这块牌子后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向妈妈询问。妈妈说:“每天我不但要工作,还要为你洗衣服做饭,但是你从来不体谅妈妈的辛苦,没见你帮助妈妈做过家务活,而且妈妈还要催促你完成功课,妈妈觉得很累。从今往后,妈妈要罢工了,我再也不做家务活了,以后你的衣服自己洗,你想吃什么自己做!”

王岚说到做到,真的不再为儿子做饭、洗衣服了。当儿子失去了妈妈的细心照顾后,他才发现劳动原来如此重要。儿子终于明白了生活中除了看电视外,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他开始学会了动手做家务。

当然,这种纠正孩子不爱劳动的坏习惯的方法,不一定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想让孩子热爱劳动,父母还需要用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即让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父母的愿望。

方法三:孩子没做好,父母不批评

有的孩子干活时总是笨手笨脚,父亲让他拖地,他把地板上弄得到处都是水;母亲让他刷碗,他一不小心就把碗摔碎……这时父母是一边批评孩子一边收拾残局,还是安慰孩子,鼓励孩子把事情做完呢?显然,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就要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多错几次,多摔几个碗,以后自然就能把活干好。

有一次,小洁在帮助妈妈洗碗的时候,由于碗碟没有摆放好,最后斜着倒地,那些碗变成了碎片。小洁惊慌失措,胆怯地望着妈妈,不知如何是好。妈妈并未变脸,而是笑着安慰小洁说:“没关系的,你能帮妈妈洗碗,妈妈已经很高兴了,打碎几个碗没什么大不了,以后小心点儿就是了。”小洁的爸爸从书房里出来,看到这一场面,安慰小洁:“没受伤吧?让爸爸看看。没关系的,知道帮助妈妈洗碗,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爸爸和妈妈的安慰下,小洁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第二天,妈妈和小洁在厨房里一起洗碗,并为小洁示范洗碗时的注意事项,告诉小洁放碗和碟子时,一定要摆放稳当,洗碗的水龙头不要开得过大……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小洁很快成了家里的劳动能手。

当孩子干活时犯了错误的时候,请父母们不要批评呵斥孩子,因为那样会严重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孩子心里会想“我干活还挨批评,那我为什么不歇着呢。”此时父母更应该给孩子及时的安慰、鼓励和引导,让孩子不那么紧张,不觉得委屈,就不会打消孩子干活的热情,这样孩子才会成熟得更快。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孩子健康成长、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只有在劳动中孩子才能获取更有效、更长久、更有现实意义的才能和智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