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犯众怒(2)

 

意大利银行迅速在全州分布开来,客户数量在20世纪20年代居美国所有银行之首。那么它的大举扩张又带来了哪些经济影响呢?分行毁了社团,让农民或店主破产了吗?当然没有。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意大利银行将自己明显带有种族色彩的名字,改成了更加爱国的“美国银行”,它的贷款利率比圣塔克拉拉谷的小银行还低。其他银行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利率,将更多的钱放给“市井小民”。贾尼尼在报告中宣称,他的银行在小城镇的利率已经降到了7%,这比当时一般的利率要低2~5个百分点。在有分行之前,小城镇上的垄断金融家们拥有特权,正如弗兰克?卡普拉电影中的波特先生一样。如今再也没有银行家会像波特这般黑心,因为不再有那么丰厚的利润空间。但《美好人生》也让人们看到,如果小城镇的生活没有竞争,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没有流动资金,生活的风险将会很大。在贾尼尼风暴席卷全国之后,像波特先生这种人在数十分钟内就会破产,因为没人再需要从他紧锁的保险箱中去借哪怕是一分钱。

在贾尼尼开始行动前,人们都是付大笔现金来买房子。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足够的现金,他们可以先借一笔期限为几年的贷款,但金额庞大的分期付款将如期而至,其中包括所有的本金和利息。持购回协议的人马上就会上门。而这种商品经济在许多较不发达的国家仍然存在。几年前我去了希腊的克利特岛,在那看到了数百座打了一半的混凝土地基。为什么它们都停工了?我问我的向导。“哦,它们并没有停工,如果手里有钱,他们就每年盖一点。当钱用光了,他们就等着。”于是混凝土地基就矗立在那里,等待下一笔现金的注入。

贾尼尼知道住房才是吸引信贷的不二法门。为什么?首先,房子是固定资产。除非是使用特殊手段,否则别人动不了它、偷不走它、也无法让它消失。即使房主跑掉,也无法将自己的住房带走;第二,住宅可以重新布置,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把它卖给其他需要住房的人。相反,如果花园水管厂的厂商丢下了工厂,那要找到新买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尼尼银行的钱当然没有白投,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美国银行打入了最小的村落之中,和偏爱在大城市营业的竞争者截然不同。银行在人口少于1 000的城镇中设立了53家分行。而它最大的三个竞争对手又在小城镇中设立了多少家分行呢?保险信托、美国国家银行、加州银行三家加起来才一共12家。

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有几乎一半的加州银行都被其他银行吞并。贾尼尼的分行系统在1929年大萧条到来时,也遭受了严峻的考验。这几乎和1906年的地震一样震撼。详细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银行“在加州城市中开设分行,使得其他银行熬过大萧条的几率也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如果某家银行能和美国银行在同一城市分庭抗礼,那么它在大萧条时期生存下来的几率,要比没有与其正面交手的银行高一倍半。为什么会这样呢?贾尼尼的进入,让小城镇不得不改变当地银行现有的经营方式,提升效率。虽然有些竞争者被淘汰,但存活下来的银行学会了正确的经营方式,足以熬过大萧条。像加州这样认可分行的诸州(以及像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其存活率要远高于那些保持现状的银行。当大萧条的打击袭来,各大银行才意识到,贾尼尼才是他们最为强劲、最有杀伤力的竞争对手——但那些存活下来的银行都很感激他带给他们的严厉考验。

现在,毫无疑问,大萧条以及股票市场的崩盘,同样也使美国银行遭受重击。贾尼尼为企业价值的巨大波动以及它对投资者和借贷者造成的影响感到担心。之后,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一书中指责那些“残酷的”银行家取消了可怜小农赎回抵押品的权利。但是美国银行和它的竞争对手不同,它不准许农民赎回抵押品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它比其竞争对手,那些传统银行来说,更不愿意这样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