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10)

罗尔夫和中情局考虑的一个计划是与俄罗斯黑社会组织头目合作,包括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其中一些人的地位相当于阿尔·卡彭美国芝加哥黑手党头子,被有些传记作家称为“美国黑道头号人物”。。最有名的是西蒙·莫基列维奇,他是俄罗斯最大黑帮组织的老板,在英国和以色列都有生意,包括武器买卖、贩毒、组织卖淫和洗钱。莫基列维奇曾获得经济学学位,人称“聪明先生”。他一直租赁美国前中情局特工的车辆进行运输,把自己的生意披上合法的外衣。可以说,他在黑白两道的生意都挺火。罗尔夫从这个人身上看到了机会。他和中情局的几名高管开始策划如何接近莫基列维奇,如何告诉他在黑市进行核原料的交易“对他的生意没有好处”。一旦他试图进入核原料的走私网络,俄罗斯政府会对他不满,美国政府也会对他“倍加关注”。

另一个更有希望的计划是打入灰色区域组织内部,探明这些组织的需求。这个计划比较细致,实施的时间较长,听起来更加有趣。灰色区域组织包括一些宗教慈善团体、人道主义团体、难民团体及维权团体。这些组织大部分受到美国政府的干扰,甚至是起诉,但基本没有胜诉。所以,这些组织对美国怀有敌意。经过与美国抗衡后,这些组织的知名度也开始上升,获得了更多的资助,在煽动反美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与这类组织接触相当于推倒了“9.11”袭击之后美国政府砌起的围墙。实际上,这堵围墙主要是副总统切尼砌起来的。切尼多次阻止这类计划,告诫不要“鼓励不好的行为”,不要犯罪。但是2003年之后,全球发生的事件已经清楚地表明,世界其他国家正在鼓励、奖赏反美行动,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讨好美国。事实上,反美行为更加有利可图,这一点普京和内贾德他们可以证明。

早上的阳光驱散了晨雾。罗尔夫顺道走进了L EnfantPlaza酒店。十点钟他要向五位国务院的官员汇报工作,现在还差一个小时。他在酒店的咖啡厅里谈论渗入灰色区域组织的计划,并考虑他要不要在那五个人面前提这个计划。他知道,一旦他提出这个计划,副总统肯定不高兴。他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公然站在副总统的对立面,公然挑战副总统的权威。政府内的许多高官现在都开始觉得,“不要鼓励不好的行为”这个观点绝对是个错误,因为这个观点违背了多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很明显,美国侵占伊拉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想让“流氓国家”改变其行为方式。美国认为,这些“流氓国家”支持恐怖主义或极端主义,或者这些国家追求的区域利益有损美国的利益。核心问题是,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他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很多,但仍然嘴硬。美国将萨达姆作为一个理想的“示范榜样”,杀鸡儆猴,告诫那些企图反对美国的国家,要它们不要再跟美国作对。

2007年之前有一份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报告,政府内部基本认同这份报告的观点。但罗尔夫看这份报告时,一直摇头。

罗尔夫说:“还有很多事情,这只是表面。有些情况还没有加进去。”别人不喜欢他的怀疑态度。于是几个月来,他一直汇报情况。十点钟的情况报告会就是几个月前安排的。

他的怀疑把他带到了一个他去过多次的地方。2003年,罗尔夫开始与伊朗人接触。跟其他发现异常情况或者不适当情况的情报人员一样,罗尔夫退回去开始重新分析。

长期以来,伊朗一直是中东最有实力的国家。1979年阿亚图拉·霍梅尼成为伊朗宗教领袖之后,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复兴的亮点。伊朗人口约7000万,科技实力较强,石油资源丰富。伊朗曾经是强大的波斯帝国,拥有灿烂、悠久的文明。最近,伊朗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一直从事浓缩铀的活动。美国政府最近的几份声明中称,伊朗支持伊拉克的反美活动,还支持正在复兴的塔利班力量。

但是2003年春季,伊朗的事情很不寻常,所有事情都跟以前不同。距离德黑兰几百公里之外,美国军队正在伊拉克境内行军。美国莽撞入侵伊拉克之后不长时间,巴格达便迅速沦陷了,萨达姆的雕像随即被推倒在地。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容易就击败萨达姆的军队、攻占巴格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