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眷村》:感情菜谱(1)

文王蓉蓉

眷村菜是台湾族群融合的最佳写照,眷村菜里面什么食材什么菜系都有,南北口味混搭,本省外省并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却很有创意,但创意是怎么来的?其实创意就是无中生有!眷村妈妈是厨房的魔术师,眷村因为穷,训练大家有什么做什么,想办法变出各种菜出来。小孩的创意基因源自于父母,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第一个想法都不是买的,都是想法儿变出来的!

王蓉蓉 眷村子女第二代,眷村料理传承者。现与两个可爱的女儿住在一起,以美食为嗜好,沿袭且尝试开发各种眷村料理,分享给所有对于眷村有美好记忆与印象的饕客。著有《伟忠姐姐的眷村菜:一点儿钱养活一大家子的27道记忆美味》和《伟忠姐姐的眷村菜2:王家秘传33道吹牛好菜》。

当初国民党部队来台湾的时候,几乎全国各省的人全都到位,一个眷村最起码有十几个省的人在里面,在口语上南腔北调,在菜肴上是各地佳肴,而且都是家常菜,表现自然就丰富;大家在眷村里相濡以沫,互相较量功夫,互补有无,互相供需,形成各种不同的“南北合”,因此各省家常菜的精华都在眷村!

尤其眷村占台湾的人口约五分之一。一个地方的文化开展,一定是从“吃”开始。眷村带来了各省吃的多元文化,像牛肉面是外省老兵带来的,传统菜市场里所贩售的各种馅饼、水煎包、烧饼、油条、卤菜,也陆续成为台湾一般民众熟悉的小吃。记得小时候带便当,很多台湾同学喜欢交换吃我家的便当,所以“眷村菜”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而且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与台湾相同的眷村文化了,她是完全在台湾这块土地发展出来的本土文化,又有趣又温馨,值得介绍给大家。

我在台湾出了两本书——《伟忠姐姐的眷村菜》,描述的是我们家的眷村菜,是我们家的感情菜谱,我妈妈与家人熟悉的菜,不能代表所有的眷村菜,但多少能记录眷村文化的发展,一段充满“味道”的故事。

眷村菜市场

眷村菜市场对我影响很深,我小时候对菜市场的第一个印象,是跨在李伯伯肩膀上看到的,到现在都还记得从高处看下来菜市场人来人往的感觉。市场里有很多味道,眷村菜就跟那个菜市场一样,充满了各种味道!你的鼻子如果像《香水》那本书的主角一样,大概一闻那个味就知道,啊,到了眷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