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眷村》:眷村走透透(6)

眷村的建筑型态从最早接收日本人撤台后遗留的“日式宿舍”、到蒋夫人与“妇联会”筹建的大批连栋鱼骨式“克难黑瓦平房”、四或五层楼公寓式的“职务官舍”,以及更新老旧眷舍的十余层楼大型小区式的“××新城”。从“新村”到“新城”,见证了几十年的眷村演变历程。

眷村兴建的地理位置大都与原属部队有地缘关系,比如靠近海岸防线的可能属于“要塞司令部”、“警备总部”;机场附近的村子,不外乎安置飞行员、机场维修人员;军港附近则是大批海军眷村,如左营明德新村、建业新村;湖口装甲兵基地附近的装甲新村;前空军防炮部司令部附近的台北县“三重一村”、“三重二村”;龙潭陆军特种作战部队附近的杨梅“五守新村”等。

众多眷村的命名其实有某些规则可循,依照军种别最容易分辨的如:陆军的“陆光三村”;海军的“海光一村”;空军的“大鹏新村”、“凌云五村”、“蓝天新村”、“空军十一村”;宪兵的“宪光六村”;联勤的“飞驼二村”、“明驼新村”、“四四南村”( 四四兵工厂) 等。“ 妇联会” 筹建的“ 妇联四村”、“慈恩”、“慈安”、“慈仁”、“慈光”、“慈晖”等。依据单位特性而取的村名有:联勤财务单位的“四知七村”(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期许经手人员的清白操守)。根据经费募款来源命名的有:“影剧”、“果贸”、“台贸”、“贸商”、“贸易”、“果协”、“商协”、“工协”、“侨爱”(向海外华侨募款)等。

在诸多眷村中,“黑瓦、竹筋、泥壁、红砖墙、窄巷”的克难平房数量最大,也成为许多人印象里的眷村典型和象征。早期眷舍前后尚有空地,居民以竹篱笆划分各自势力范围,扩张小眷舍之外的使用面积。可能因为以眷村为主题的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公开上映并广为人知,“竹篱笆”遂又成为眷村的另一代名词。

不论阶级高低,眷户多少都有庭院或空地,特别是巷子头尾两端的住户,更有可供扩张的腹地。

 除了增建房间外,早年有人会种些蔬菜为自己加菜,也有人莳花弄草、怡情养性一番。常见的有葡萄、番石榴、木瓜,一兼二顾赏树又采果;花色艳丽的有刺九重葛美观又可作为防盗绿篱;清新不俗的桂花、狂放浓郁的夜来香、隐约淡雅的百里香、花形优美的缅栀花,为眷村增添屡屡飘香的嗅觉记忆,长大离家后,只要一闻到这些熟悉的味道,过往的片刻记忆无不顿时唤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