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眷村
台湾的眷村味,集合了大陆各省的美食地图。麻辣够味的辣子鸡丁、外酥内脆的烧饼油条、扎实带劲的山东馒头、酸劲十足的东北酸菜白肉火锅、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当然还有红烧、清炖两相宜的牛肉面,以及饺子、麻辣锅、包子、甜酒酿等不一而足。这些台湾常见的口味,其实大都来自于1949年前后的大陆移民。也许当初只是聊慰思乡之情,或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没料到却创造出精彩丰富的现代台湾饮食。而眷村,正是大陆移民中最具代表性的群居聚落。眷村也就成为大江南北家乡菜的交流集散中心,“南米北面”是饮食的大原则。接下来年轻军人到了适婚年龄,于是在台湾就近嫁娶,让闽南、客家、原住民等的台湾饮食,纷纷加入眷村菜这个大家庭。
以隶属空军的三重市三重一村、台中清水信义新村和银联二村为例,部队迁移到台湾之前,曾长期驻扎四川、贵州一带,来到台湾之后,他们还是吃着麻辣的四川菜,操着四川口音说话,即便他们并不都是四川人,却将口音与川菜都移植了过来。而居民以云南人为主、来自滇缅边境的桃园县忠贞新村,米干、米线是他们的主食,其饮食特色影响了附近平镇、中坜地区,在龙冈圆环一带形成云南美食的大本营。大薄片、豌豆粉、椒麻鸡等正宗云贵小吃,这里全部都可以吃到。
在经济条件不佳、物资匮乏的年代,克难的精神也反映在美食上,家家户户的妈妈们,都练就了就地取材、随机应变的好功夫,这一餐的剩菜剩饭,再稍作加工,又可以饱餐下一顿。眷村的人情味浓厚,与邻居“分享”家里的私房菜,更是所有眷村的生活常态。而村子口常见的面摊或烧饼油条豆浆店,更是眷村人乡愁的一部分。
农历过年该是眷村最精彩的饮食舞台,过年前各家院子开始吊挂广东香肠、湖南腊肉、南京板鸭、金华火腿、猪肝、猪头肉等,种类繁多,各有风味。偶尔出现的冬天阳光,蒸晒出肉品的油脂滴地,腊味随风四溢,年味浓得化不开。年节里,酒也是重要角色,做腊味少不了金门高粱,年夜饭餐桌上更是不能没有它。其他像是马祖老酒、绍兴、红露等也都轮番上阵。许多眷户的客厅都有一面嵌着木头层架的墙,那里就是这些酒展示待命的地方,特别是金门酒厂特殊造型的纪念酒,肯定是占据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