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追根溯源:为什么我们的管理会显得无效(15)

在企业管理中,有些管理者总是做“老好人”,从来不惩罚下属。下属工作做不好,他宁可自己去做,也不愿意指出他们的不足;部属犯了错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部属顶撞、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他也不作出惩罚;等等。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管理者缺乏能力,或者是业务技能不过硬,心里发虚,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怕下属有意见,在业务上拿一把,自己无能为力。因此,只好极力迁就,甚至不惜逢迎、恭维他们,失掉了一个管理者的身份。

第二,怕得罪人。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软弱,怕下属不服气,顶撞自己,下不来台;怕被批评者有成见,对自己不利。他们的宗旨是“多栽花、少栽刺”。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工作好坏是公家的,有了意见是自己的”,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相安无事、息事宁人。

第三,有些人出于好心,怕批评伤害下属的自尊心,因此对下属只是哄着干。这种人属于“老奶奶”型,和蔼可亲,婆婆妈妈,虽能和下属“和平共处”,但在下属内心缺乏足够的威信。这种作风往往助长了某些错误行为的泛滥。

第四,有些人是非不清,对下属工作的优劣好坏心中无数。下属的行为已发展到危害集体、影响企业目标完成的程度,他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也有人对下属偏听偏信,对他们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纠正。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只懂做“老好人”,不能恰当地运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下属的错误,便是没有尽到管理者的责任。从管理者的职能来看,害怕得罪员工的人,其实是没有当管理者的资格的。从个人能力来说,身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惩罚员工的自信和勇气,具备发现、纠正下属的错误并使之能够积极向上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取得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从而才能保证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制度贯彻执行,必须以严厉手段来应对。如果管理者不能树立权威,则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必要时必须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但是,也应该看到,惩罚是一种相当难以运用的领导艺术。惩罚就好像是在别人身上动手术,出了偏差就会伤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就像医生一样,由于职务上的需要,不要因为惩罚会得罪员工就不惩罚,而要努力地研究这门艺术,使之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