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视虚之道(2)

于1896年在他的《美之罪》一书中曾指出:美学词汇和日常生活所用的词汇是不能混用的,美的和实用的多少总有点区别。

现代艺术科学不仅肯定了这种思想,而且在信息理论的词汇中规定, 美学信息 与 实用信息 相对立,两者出现在完全不同的领域。

2.桑塔亚那的追随者们宣称,一件艺术品必须在许多 旧友 和一些 新知 之间达成严格的平衡,点明主题是有趣的,但避免变化却会显得无聊。

当代艺术科学家这样定义:一个人正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会通过现有的信息发展某些联想。如果他遇见的都是些 旧友 ,那他肯定会因毫无新意而昏昏欲睡;但若一切都是 新知 ,那他也全因不能欣赏而放弃,效果与前者相同。

3.古代中国的先哲介绍过一条创作艺术品的原则,即 数五规则 。 五 表示一种尺度,人们只能数到 五 , 五 以上就称为 许多 。因而人们所能欣赏的,只能是 五 以下的作品。

当代艺术理论家也同样发现了这一点,并且用科学给予了证实。人类神经中枢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任何艺术品,在创作时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原文】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译文】

从前方迎着它,看不见它的起始;

从后方跟着它,看不见它的结尾。

源于远古时期的 道 今天依然统御着世间的万事万物,

能认识 道 是一种贯穿远古与未来的东西,

才可以说是明白了 道 的总纲法则。

【道家思维】

这一节中老子从宏观阐述了 道 的两个本质特征:

一、循环之无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二、古今之恒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这两个本质特征既是认知 道 的总纲,也是应用 道 的法门所在。这是老子为了方便后人理解 道 和把握 道 而从道之虚无中提炼出来的两个 实体 。

【思维案例】

美能够测量吗 (三)

现代艺术科学的出发点是信息,测量单位是比特。一个符号越简单,信息量就越大,越复杂,信息量就越小。比如中文里一笔简单的笔画可以发展为成千上万个汉字,因而有极大的信息量,但在用数笔笔画构成一个字的过程中,信息量就随着笔画的增加而锐减,一直到构成一个具有固定形式的字。相应地,越熟悉的东西,信息量越小,完全陌生的东西具有无限大的信息量。

经过研究得知,具有高信息量的事物使我们感到有吸引力和独特,但也是杂乱的;具有低信息量的事物使我们感到熟悉和安定,但也是平淡乏味的。

美的度量规则中的另一要素是信息论中的有序性,即艺术品的程式化欣赏原则。人们比较偏爱有序的东西,这个观点已为大部分人所接受。

由此,信息美学得出了一行十分简单的测量美的公式,美(S),是由有序性(O)除以信息量(I)得到,即S=O/I。尽管现在还很难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美,但它毕竟为人们从宏观测量美指明了一个方向,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美提供了理论工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