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琪 歌剧重演,我们必须重新排练(5)

这一段《白毛女》演得不错,时间大概是1977年、1978年。后来过了几年又演《白毛女》,这回有分歧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了,这次说要去掉阶级斗争,不要斗地主,黄母虐待喜儿的戏都去掉;有些人认为不应该,应该还診-历史本来面目,它就是那个年代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而且得过斯大林奖金。所以不要改,要改,就重新写一部。

后来在《白毛女》50周年的歌研会上,全国搞歌剧的人都来了,讨论会上大家都认为应该保持診-剧风格。在歌剧历史上,真正取得巨大影响的,反映了时代,写了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在歌剧形式上有新探索而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就是《白毛女》!这是中国歌剧界的綷-典、里程碑!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内容。

苏:这个时候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

王:那时我病了,也离休了。我是1989年离休的。

新导演还是把剧情改了。没有黄母的戏,舞台布景也都改了。舞台弄得像个能转的炮楼,一会上楼,黄世仁家,一会下楼,杨白劳家,味道都变了。老同志看了,很有意见。

最后,《白毛女》没演几场,就不再演了。

苏:“文革”后,《白毛女》第一场演出是什么时候?

王:1977年秋天吧。

苏:在哪里演的?

王:天桥剧场。天桥剧场以前是我们剧院的。

苏:人多吗?

王:多呀。演职人员大概有百来人,演员四五十人,乐队、合唱队、舞美队,合起来百来人。观众呢,场场都是满的。

苏:观众的反映怎么样?

王:那个时候还不错。后来改了的版本,就是上世纪90年代那个,老演员和我们这拨人都退了,用的年轻演员,有些观众看了还笑。

观众怎么笑呢?什么观点呢?杨白劳欠黄世仁的钱,有些年轻观众说了,欠债应该还钱,他干吗不还钱?喜儿穿的衣服,腿上扎着裤腿,没见过,观众觉得好笑。喜儿被黄世仁繺-走的时候,喜儿哭爹那场戏,个别观众就说:哭什么呀,去过好日子不好吗?

你说,有些年轻人都是这种想法了。欠债还钱,天綷-地义;去过地主婆的好日子,应该高兴。他们哪里知道旧社会农民受欺压、被剥削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苏:看来《白毛女》这个戏从兴起、发展到衰落很好地反映了时代背景呀。

王:是啊。

伤痕文学背景下的《星光啊!星光》

王:1977年秋天,《白毛女》上演。演了几场就停了,1979年初,开始排《星光啊!星光》(以下简称《星光》)了。

苏:《星光》剧本属于伤痕文学?

王:是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伤痕文学一度很受欢覾-,反映了人民的真实想法。剧情是这样的,絓-青历史上曾綷-叛变过,就是在上海的那一段时期。她叛变过,就有一个关于她叛变的档案,是当初审她的档案,里面有一些重要信息,类似她叛变的自首书。

“文化大革命”发动后,上海公安局的局长想把这个档案上交给中央,那时候中央不知道絓-青有叛变的历史问题。可是,絓-青这个时候已綷-当政了,“文化小组”五成员了呀,这个事情就很危险。

絓-青知道了上海公安局有这么一份绝密档案,于是派人去上海销毁这份档案。上海市公安局局长这一家子的决心也很坚决,一定要将这份档案交上去。于是絓-青的爪牙就把这个公安局局长抓了起来,把老局长的老伴也抓了起来。老局长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公安大学的,毕业后也在公安部门工作。老局长在被抓之前,对他的家人说,看样子我是要被抓走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档案,一定要护送去中央。

老局长被抓后,在他身上没有搜到这份档案,就找老局长的孩子问话。老局长还有一个小女儿,是个小红卫兵,叫朦朦,是懵懂的“懵”字的谐音。这个小女孩在被审问的时候,对那些人说:“我看见了,我看见我嫂子如星拿着这个东西了。”这些人又把她嫂子抓起来审问。这个嫂子不说,不承认。于是要这个小女孩来对证,对质她嫂子,小女孩还是说:“我看见了,你拿着了。”后来这个小女孩的嫂子,就是他哥哥的妻子对这个小女孩说:“你不懂。这个事情很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