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与江湖(6)

后不久便离世。

不管怎样,中原的气象,汴京的繁荣,江南的柔美,临安的旖旎,都将与他无缘了。

他将永远被冰封在白雪覆盖的黑土之下,除了魂归故里,再无他途。

那年山寨,草寇亦风情:宋江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死后一百多年,代表作《红与黑》才被世人所接纳。所以有人说,很多英雄的盛名都是在死后被人们不断开掘出来的。或许,宋江大侠,也是这样一个例子。

宋江起义被朝廷平定后,他的影响仍在继续。宋人话本中不断勾描他的"光辉形象"。特别是后来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流行范围之广,令宋江这一角色赢得了更多的关注;至今,梁山周围,依然流传了不少名胜古迹,"宋江寨"、"英雄井"等都已经成为历史风烟留给后人的无穷宝藏。

宋江,字公明;北宋末年刀笔小吏,后起义,得众人拥戴,成为"带头大哥"。作为《水浒传》中的头号人物,他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也是历来评论家的"必争之人"。

宋江有三个绰号:黑宋江、孝义三郎、及时雨。这些绰号基本可以概括宋江的特征。首先是黑,身形矮胖,且十分茁壮,没有林冲挺拔,更不如吴用儒雅。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得就是宋江这种人。丑虽丑了点,但是人品好;而且有自己的"梁山生意",放在当代,恐怕也算是自谋生路、自主择业的典范。

宋江的另外两个绰号,都是和人品相关,这也是他能够"威震江湖"的杀手锏。孝义三郎说的是宋江的孝道。中国古代思想中,忠孝往往不分家,所以现代人批判他们的时候常常捆绑式评论为"愚忠愚孝"。忠孝二字,贯穿了宋江的整个人生。

另外一个能够展现宋江风采的绰号莫过于"及时雨"。古人说,一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宋江是一个小押司,官虽然不大,却能够为江湖送去及时雨,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也正因为他"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够收拢人心,在弟兄们中间享有威望。"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旦机缘成熟,不用拉票,也可以顺利"上位"。

《宋史》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提到官员侯蒙,曾上书皇帝建议利用宋江,来平息方腊的叛乱。"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虽说某种程度上,历史也是一本"小说",记载并添加了后人的许多文学想象。但透过这些浮出历史地表的言论,人们还是对宋江达成了共识:宋江反了,声势浩大地反了;不幸的是,后来终于还是被朝廷给灭了。

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便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政权、兵权、财权高度集中,对外屈辱求和。到了北宋末年,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所谓的"官逼民反"更是层出不穷。而宋江就是在这个时候揭竿而起的。

宋头领率三十六人,在黄河北部起义,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专门劫富济贫、打击贪官污吏,和社会不良现象做英勇斗争。由于宋江卓越的领导才能,加之手下弟兄们都是"杀人如切西瓜"的主儿,不说百战百胜,至少也算是百战不殆。宋徽宗非常害怕,赶紧派人来"围剿"这伙流窜分子。

但宋朝军队总是养兵,很少"练战",所以注定打不过梁山这些天天健身的好汉。围剿失败后,宋江等人的名气更加响亮。后世对宋江的崇拜和分歧也就由此而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