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此,林逋的词中融进了自己的离愁别恨,又无关时局的波澜,在眼界和境界上自然与别家不同。其颇得盛赞也是情理之中。
从林逋的隐居情况来看,宋初虽偶有征战,但生活还算安逸,用现代词汇来讲,比较"休闲"。假若生逢乱世,逃命尚且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情雅致来隐居。于美丽的西湖边,看梅花怒放,听野鹤长鸣,林逋过上了传统文人的最向往的"隐居生活"。
他超脱凡尘俗世,情怀高拔挺秀,为文人的躬耕自守、恬退隐居树立了最初的范本。而他的词作《长相思》,深深地浓缩了吴越青山绿水的万种风情,如一朵凝香含露的小花,意境优雅,盈溢出一抹清香。
至此,唐五代浓艳香软的词风,经过岁月的沉淀,到宋初已渐渐转为雅淡清远,故寇准、梅尧臣等都喜欢和林逋这样的隐士相唱和,洒脱之中带着些许无名的惆怅。
作为名士的隐士,林逋从内在气质到外在生活方式,都流露出"潮人"个性。而这追求也慢慢沉潜为一种基因,植根在宋代词人的血液里,影响了一批清高孤傲、卓尔不群的词人。
林逋存词仅三首,《点绛唇》为咏物一绝,《长相思》为闺情极品。故谈及宋词,始终越他不过。
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宋徽宗
《封神演义》中曾经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说周文王姬昌求才若渴,遍访贤良。一天晚上,忽然梦到一只飞熊扑入帐中,惊醒后解梦得知此乃吉象。次日,文王出游,在渭水河畔果遇姜子牙,拜为丞相,成就了一番大业。
另有赵明诚娶李清照之前,就跟老爸说梦到了"词女之夫"这四个字,后来果真如愿。可见,人生有时候还真就能够"梦想成真"。
听说宋神宗生前,曾经去观赏南唐后主的画像,见李煜清俊儒雅,再三感叹。不久,他的一个儿子赵佶出生了。
据说孩子出生时,神宗梦到李后主前来拜访,所以这个儿子后来文采风流,胜后主百倍。
赵佶天资聪慧,能文擅画,十六七岁已经成长为著名的艺术家了。如果按着正常的路线,花前月下,琴棋书画,估计小赵就算是不因此而永垂不朽,至少也能换个流芳百世。
但历史的拐点常常出乎意料。
哲宗驾崩后因没有子嗣,只好在兄弟中间选择。论长应该是赵佖,论嫡庶应该是赵似。可是向太后不顾重论,力挺赵佶。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就此诞生。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徽宗。
宋徽宗其实并非太后所生,但估计向太后见他聪明灵秀、乖巧孝顺,每天按时请安,所以打心眼儿里喜欢,说什么都要让他当皇帝。估计向太后在力保赵佶的时候也没料到这是一个亡国之君,要是知道了,不晓得会如何悲痛。
宋徽宗是一个全才,史称"能书擅画,名重当朝"。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精品,还经常亲临画院指导工作,一时兴起,还亲自以古诗文命题,如"嫩绿枝头一点红"、"竹锁桥边卖酒家"。
相传,有一次宋徽宗莅临书院视察工作,发现一幅"斜枝月季花"画得十分精巧,当下重赏了作者。大家都莫名其妙,宋徽宗解释说,月季花随四季时节、早晚时间不同,花蕊花叶花瓣的形状、颜色各异。而重赏的此画把春天、中午、怒放的月季画得纹丝不差,故奖励之。
众人听宋徽宗讲的句句在理,无不叹服。学术界始终认为"北宋绘画乃中国最完美的绘画",这与宋徽宗积极倡导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即是在此时完成。
宋徽宗不仅会画画还擅长书法,他开创的"瘦金体"挺拔俊美,修长匀称,婉转秀丽,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明珠。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后,掳走珠宝、嫔妃无数,但他都未动声色,当殃及他的书画后,听而叹之。可见,宋徽宗最看重的就是书画,在他的心里,至高的宝贝就是艺术。
假如徽宗有幸知道他的书画作品如此受后世推崇,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