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致淡方见,人生慢始长
和古代相比,现代社会有许多优越性,比如便捷的交通工具,即时的通讯设备,全自动化的生活。所以,著名学者南帆说,现代生活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字:"快!"当"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口号越来越响亮的时候,没有人会反省"快"到底有什么不好!
乘坐几个小时的飞机,你就可以逛遍祖国大江南北,十分钟的缆车就可以登上泰山的南天门,电脑敲下几个字就可以省去研习书法的冗长岁月,连爱情也讲求快餐,只要能获得片刻的欢愉,便可以不惜一切闪婚闪离。
在人们的错觉中,似乎这样的生活更加五光十色,比起古人来,现代人似乎多活了几辈子。
但,这的确是一个错觉。
古人骑一头毛驴旅游,走走停停,看天看云看山,看生活也看自己。他们行走在广阔的时空里,观察莺飞草长,欣赏土肥水美,他们把自己的心灵静静地铺在生活的土地上,细腻的感受犹如种子落地,花开无声,但却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哪里有高山、盆地,哪里有湖泊、山林,他们都知道。而现代人的旅游,只是目的地的极速转移;匆匆一瞥,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幅饱满的山水画,而是一张绘满了旅游景点的地图。这是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根本区别。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这是一幅唐代的雪景图。各座山里的鸟都飞走了,而道路上也没有人的踪影。一叶孤舟默默地停在寒江边,穿着蓑笠的老翁,在静静地垂钓。老人不惧怕寒冷,也不畏惧孤独,他在这宁静、凛冽的白雪中,享受生活的静谧与从容。他能够有时间体会这独得的乐趣,也有心情细细地品咂生活的况味。这份甘于寂寞的平静与恬淡,似乎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一份自然。现代人讲究潇洒,但其实并没有古人那般自然。风来顺风,水来顺水,一切都是随缘而安。
《世说新语》中就有一则这样的故事。说某天夜里,风雪大作,王徽之忽然想拜访一位友人,于是他顶风冒雪地来到朋友家,结果当他看到朋友家里昏黄的灯光时,却不想进去,索性转身回家了。后来,有人问起他这件事,说你已经到了门前,为什么不进去呢?王徽之说,凡事"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又何必强求结果。
"随兴而致,随兴而去"这似乎是古人生活的一种情趣。无论观山、看海,还是普通的垂钓,亦或只是美人一次深情的回眸,都能在他们的心里投下细腻的感受。就像王徽之一样,在兴致盎然的路上,每一个脚印都踩在快乐上,每一片雪花都融化在期待里,等到兴味消失,也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在来时的路上,他已经充分享受到了心灵的漫步。而这些精致的生活场景,又常常存在于清雅、闲适的时光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王维说空寂的山里看不到人,但却能听到有人在说话。阳光射在树林深处,又照耀在青苔之上。有人说这是王维参禅悟道的体会,有阳光和心灵的透明感。好像佛法与人生,求之不得反而在转身的刹那看到了希望。但实际上,抛开王维的佛学思想,只看他细腻的情感,就可以体会那动静结合的美妙。
在寂静无人的空山深处,可以听得见人声却看不到人影。而身边那青色的苔藓却染上了一层金色的阳光。在王维的诗中,不但有高大的青山,灿烂的骄阳,还有脚下毛茸茸的苔藓,和布满苔藓的碧绿心情。假如心里涌起的是尘世的浮华和躁动,就不会看到如此精致的生活细节。每一个刚刚冒出新芽的小草,或者只是某一棵背光的鲜花,都能令人感受到它细微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