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纵酒亦纵情(7)

向秀不能理解,为什么如嵇康、吕安这般蕙质丹心、超凡脱俗,无论诗文、弹琴皆远远凌驾于凡人之上的才子会命途多舛,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难道这就是命吗?就在这时,邻家响起的笛声为何还吹得那般清晰明朗,仿佛嵇康绝世的清音,难道是嵇、吕在借笛声召唤他,向他述说不甘吗?事实上,不甘的是自己的心吧。篇末的四句,向秀因慷慨的笛声而倍感凄清,越发地为友人和自身的不幸感到痛心了。

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鲁迅懂得了向秀欲语难言的原因,实在是向秀在左思右想后,内心忧伤到极致而不知如何落笔。古语有云:"吟罢低眉无写处。"因为找不到词来形容自己如何悲痛,所以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可言。

来自政坛的压力,让向秀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不满。他不想入仕,偏偏被迫接受官职,他想逃进山林,可是又不知做什么。太多的名士才子都是他这样的矛盾体。于是,他的《思旧赋》仅仅写出了思念的情景,没有过多内心的阐释。不过在赋的最后,人们仍能看出他在为友人泛滥出无限同情时,对自己也抱着同样的怜惜。

竹林七贤间的交往,是君子与君子间的相契,在清清淡淡的情感里渗着哀伤的滋味。无论是嵇康与山涛,还是向秀与嵇康,又或七贤其他人的交往,即便相知却并不一定相容,相容了又不尽相同,各自都有各自不能诉说的苦衷和理由。但不管怎样,他们身处在城郭里的旧事都已成往日的追忆,但他们间的友谊仍在彼此的心间长存不朽,这便已经足够了。

酒池药林养生经

几千年来,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大凡求长命百岁的人都非常注重养生。《素问》里提到,早在上古就有一位修真的人练习气功,状似欲吸收天地精华而求得长生不老,是否成功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说,从古到今追求长寿者大有人在。

魏晋风靡一时的"五石散"曾一度被人们当做养生壮气的药来用。它是一种中药散剂,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外加部分辅料。据说是张仲景最早发明了该药方,其目的是用来给伤寒病患者散寒的。药理中的五种石头的确是有益气、驱寒、壮阳的功效,不过从阴阳相生的道理来看,"五石散"性属燥热,所以没有病却吃这东西的人,浑身就像冒火一样,皮肤极度敏感,稍有摩擦就会发生过敏。能够散热的方法就是快步走,并且要喝质量很好的酒。

吃了"五石散"的人,因为气血翻腾,常会产生飘飘忽忽不知身在何处的快感。所以广受欢迎,但是因为散剂昂贵,对佐料的酒也要求很高,平常人吃不起,是以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是主要的消费群,足见那时上流人的生活有多么纸醉金迷。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五石散"非用于治病一途时,就变成彻头彻尾的毒品了。

竹林七贤等人跟五石散有过密切接触的最可能是王戎。西晋末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冏佣兵洛阳,自立为王。河间王借机组织军队讨伐齐王,司马冏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王戎是司马冏的尚书令,理当发言。于是他提议到:"河间王兵过百万,势不可挡。齐王您还是不要这皇位,回家安享天年,至少可以保得住王位。"司马冏的众谋士大怒,声称自汉、魏以来,退位的王必死无疑,出这种馊主意的人其罪当诛。王戎听了以后,立刻借口上厕所遁离现场。不久,侍卫来报告王戎"药发",掉进厕所里了。大家才暗道原来是王戎吃了药胡说八道,他刚刚说的话不可尽信。王戎的"灵机一动",巧妙地使自己免于一死。

侍卫口中的"药发",根据推测是指王戎服了"五石散"后发癫的症状。据说药吃多了人会语无伦次,浑身抽搐。种种迹象表明,"五石散"与养生丝毫沾不上边,完全是变相的毒品,服多了甚至会中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