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的叛乱并不是偶然的,他虽然相信黄老之术,认为无为才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一切不过是刘安给自己的一个幌子罢了。自古以来,基于对皇位的觊觎,多少人前仆后继地倒在了通往皇位的大道上,而刘安也不例外。他的野心最后终于膨胀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虽然他信奉老子的无为思想,但求仙访道希望长生不老却违背了老子思想中消极否定的一面。
最终的结果还是对历史的重演,刘安如同他的父亲一样,被人告密,还没有起兵就已经被通缉,被迫自杀。据说,他死后,府里的那些术士们为了营造神神鬼鬼的气氛,将刘安平时炼丹的瓶瓶罐罐摆放到院子中间,然后令院子中的鸡呀、狗呀去舔舐这些瓶瓶罐罐,意思是刘安已经羽化登仙了,同院的这些鸡狗们也同样沾了刘安的仙气,一起升天了。这是刘安留给后世最大的一个讽刺,有一个成语专门应运而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安已随历史远去,留下的仅有他编著的《淮南子》,或许是努力不够,所以才被迫自杀,难成正果的刘安是否会对自己的一生产生怀疑,究竟是世界错了还是他错了?那一本可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的《淮南子》无法揭晓答案,日渐沉入暮色的历史,用它独有的颜色慰藉匆匆而过的人们。
生年不满百,何不乐为先
公元189年,九岁的刘协在董卓的扶持下,成为后汉最后一个皇帝。年纪小小便成为九五之尊,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得算风云际会,命途机遇有佳了,然而对于刘协来说,却是厄运的刚刚开始。
刘协出身悲惨,母亲在宫廷的角逐中不幸丧生,他被董太后亲自抚养。小小年纪便整日活在恐惧之中,随时都有可能性命不保,这对刘协年幼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创伤,也导致了他日后的软弱个性。
之后的帝位之争,在第一个回合里刘协失败了,比他年长的刘辨登基称帝。然而命运并未放弃刘协,在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刘辨便迅速失去了支撑,因刘协为董太后所抚养,又聪明伶俐,深得董卓的喜爱,他便成了继刘辨之后的下一任汉帝,也就是汉朝最后的一个皇帝。意想不到的帝王生活总能给他带来想象不到的厄运,刘协所得到的除了帝位之外,还有无休无止的流亡。
汉朝后期的糟糕统治令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存的乐趣,他们被繁重的生活重压折磨得麻木不仁。几千年后的我们回首相望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汉末年的惨淡状况是多么的令人绝望而生悲。所以起义反抗成了百姓唯一摆脱困苦的出路,面对一个全国都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还不满十岁的刘协即便是再聪明,也无法挽救。更何况他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真正在他幕后操控的董卓才是手握大权的人。董卓不是一个济世之才,很快他便被历史淘汰,而作为汉帝,幸运的是刘协没有与董卓一起被杀害。他是一个象征,谁拥有对他的操控权,谁就是这个乱世最为名正言顺的主人。
而曹操最终将刘协掌控,这一切的发生突然而毫无征兆,或许就算是有征兆,一个十岁的孩童又如何能分辨得清楚。整件事情就好像是走马灯似的令刘协眼花缭乱,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静静坐在皇位之上,看着人间风云变幻的一幕一幕上演。作为演员,他戏份不多,却不可或缺;作为观众,他却无法置身事外。刘协的命运充满了变数,但又毫无变化。或许,这就是宿命最终的定义,人世无常,用在刘协的身上,格外的贴切。
《古诗十九首》中对于人世无常有过解释,一首诗歌曾格外形象地对于这种乱世之中无可奈何的状况做过描写。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生年不满百》无名氏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而已,却常常怀着有千百年的愁忧无法消化,更无法释怀。及时行乐却又要抱怨白昼太短夜晚太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既然韶光易逝太匆匆,那么行乐就更要及时了,毕竟时不我予,时不我待啊!
这就好像是专门为刘协而作的诗歌一样,东汉末年的人们因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重负,他们早已不知道今日事,明日果,与其担惊受怕地生活,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来日方长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