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求仙乐逍遥(3)

而当时的汉武帝正是崇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刘安崇尚黄老之术,提倡无为之治,是与汉武帝的治国方针大相径庭的,这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作为他的皇叔,刘安自然也不会轻易妥协,两人在信仰上出现了差异,而刘安更是因为当日父亲的死和母亲的自杀,心中郁结便通通归咎在了刘彻的身上。信仰的不同,更是为刘安日后的起兵造反埋下了导火索。

不过,刘安毕竟还是一个文人,他虽然懊恼刘彻与他思想的南辕北辙,但在实力还没有强大的情况下,他并没有作出任何过激的举动。他只是召集各方门客,编著了一本专门为神仙方术、无为而治的思想正身的一本书,就是流传后世、被梁启超认为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淮南子》。

《淮南子》的诞生其实就是刘安与汉武帝的统治思想相辩论的一本书,刘安主张无为之治,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将他的思想更为清晰地传播出去。在留存下来的《淮南子》中,一共分为二十一卷,包罗万象,但主旨在于无为。讲究神仙之道的刘安,将道家思想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要思想,涉及的哲学、政治、医学、文学等领域中都掺杂有道家思想。虽然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已经遗失了部分,但是从这部分的内容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本书本身除去它的政治目的外,还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本书不但将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记录其中,还对古人一些政绩的评点写在了里面;不但对保存我国古代的神话有着突出的贡献,更是刘安政治思想的表达。刘安是一个崇尚神明的人,所以他的思想不自觉地就会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也是他在编著《淮南子》时,赋予这本书的一个特色。

从世界观的认知讲,《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霩"、"道始于一",而在对于宇宙大体的看法上,则认为"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如一"。所以,在刘安的理念中,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同时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因为有了《淮南子》,刘安更不容易被后人遗忘,他对神话故事的汇编和整理,使得后人对古籍中的神话色彩有了一丝明朗化。这个一生都相信神仙之道的人,却为后人开辟了一条不同凡响的道路。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毛羽兮。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玉女兮。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八公操》刘安

天上煌煌之光,将凡尘照耀,知道我喜好仙道,所以特派来术人帮助我羽化登仙、腾云驾雾。不但可以观赏瑶池之风光,更可以欣赏北斗的风云变幻。玉女口吐精气,令人嗅着犹如幽兰一般芳香。这是刘安心目中的得道成仙的境界。

刘安在汉朝的时候,是文采与仙名并著的贵族,这一首《八公操》正是他所做。相传刘安对于求仙访道的热情十分高涨,十分入迷。只要可以找到任何一点和神仙有关的信息,他都不放过。不论是远在深山的道士,还是民间土方,只要被他知道,就算花费重金他也要得到手。关于这一首《八公操》还有一个典故。

当日刘安在招人撰写《淮南子》的时候,所招来的方术之士多达上千人,而这些人之中又有八名方士尤为出名,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他们因为仰慕刘安而来投奔,这令刘安感到欣喜若狂,认为天下的人才归他所用,便写下了这首诗歌来歌颂这件让他感到无比荣幸的事情。

诗文的确文辞优美,由此可见刘安的文字底蕴深厚,所描绘出的一幅羽化登仙、神游天上的境界更是惟妙惟肖,而刘安内心的膨胀和张扬之感也展露无遗。刘安希望远离红尘俗世,过着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的,刘安无法超脱出他自己内心的仇恨和欲望。对于一个身处盛世的王爷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天子之位更具有挑战性的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