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苏联特工的选拔与招募(7)

委,他的哥哥也是克格勃特工。因为这种优越条件,戈尔季耶夫斯基顺利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加入克格勃,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克格勃第一总局工作。

(三)通过大学物色合适的谍报人员

苏联谍报机构也通过大学发现合适的特工人员。大学里的党组织必须向上级部门报告大学生的动向,物色合适的特工人选。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大学通常也为苏联谍报机构提供大量的候选人。人事机构对这些经过挑选的人选,要继续进行审查,虽然党中央干部委员会提供的名单带有推荐作用,但情报机构不会轻易照收,而只按他们自己的要求继续挑选,选出他们认为可以信赖的人,最后才交由特别调查机构来调查、考察。考察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设计某些陷阱和圈套来对挑选出来的人进行考察,而被考察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了情报机构的选择对象。他们还常常设计一种不寻常的环境来考察对象的反应,负责考察的军官会想方设法来同他交朋友,一起喝酒聊天,谈话时故意流露出某些对现实不满的话,或是私下议论一下对政策的意见和看法。有时甚至装扮成一个与外国间谍机关有联系的人,拉对方参加,试探对方的反应。有时用小恩小惠去试探,如故意在他的工资袋里多塞一张大面额的钞票,看他是拿回家还是上交。有时还用色情去勾引,看对方是否经得起考验。华文、华宁、易水:《国际情报战 情报人员》,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7页。

格鲁乌特工最重要的来源是位于莫斯科纳罗诺戈奥波尔钦尼亚大街的军事外交学院。该学院的招生十分严格,所有的候选人必须在苏联武装部队服役6年以上,军衔为上尉以上;种族纯正,上溯四代没有外族血统,也没有海外关系;夫妻双方的档案里没有污点;不能酗酒、好色、贪财,口齿清楚,没有明显的外貌特征。此外,在招生中,不是申请人了解和选择学校,而是学校了解和选择申请人。当学校按上述条件找到合适的人选并肯定他会同意时,就派人向他建议:某个学院欢迎他入学,工作非常有趣,没有士兵,也不分军衔等级,生活大大优于其他任何单位,毕业后能顺利出国工作。此时,他必须在一份保证不泄露军事机密的文件上签字,如有泄露,愿意接受严厉惩罚。孙厚洋主编:《当代国际间谍情报斗争》,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187页。

(四)通过讹诈招募谍报人员

与强调政治因素的招募方式相反,苏联谍报机构也使用讹诈的方式强迫招募对象出于国家利益需要,为情报机构服务,服从情报机构的安排。亚·米亚赫科夫的上司亚历山大·彼特罗维奇·鲍伊钦科曾要求他在两个月内发展10名情报员,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鲍伊钦科直截了当地指出,在吸收情报员时必须毫不客气,施加压力,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你必须不仅说服他们,而且迫使他们为我们工作。克格勃有足够的权力这么做。如果你依照这一原则办事,你就会顺利地完成我向你提出的任务”。鲍伊钦科说,要吸收苏联公民,尤其是军人,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克格勃可以强迫每一个公民同它合作。〔苏〕亚·米亚赫科夫:《克格勃内幕 一个苏联情报军官的自述》,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45页。著名的冷血杀手斯塔申斯基和双重间谍图米都是克格勃通过讹诈的方式强行招募的。

讹诈不是情报机构的用人良策。谍报工作具有高度的危险性,谍报人员每天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在这种背景下谍报人员要高质量地完成谍报任务,需要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任何强迫首先就意味着对立,先天就孕育着离心倾向,压力越大,反抗就越强。招募对象在讹诈之下屈服,一旦遇到更大的压力,就完全有可能转换门庭,为对手服务。谍报工作用人上的这一弊端为苏联谍报机构的实践充分证明。尽管斯塔申斯基圆满完成两次暗杀任务,情报机

读书导航